4月14日清晨,春雨下得不急不缓,不肯停歇,溪桥柳岸,屋檐瓦舍皆是雨声,安宁中带着远意。
我们包装和物质联合党支部一行30多人来到夹马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敬献花蓝。按照行程,我们参观临港工业园,醉后来到宜都天龙湾湿地公园,参观了杨守敬书院。
杨守敬书院,是一座古朴有灵性的庭院,掩隐在满目苍翠的山林中,带着温厚的江南底蕴。杨守敬先生的雕像矗立在书院的中央,他手持书卷,鹤发童颜。院内的苍柳发了新芽,春天里的遇见,不必刻意,一转身,便与新绿的小草四目相对,与枝上苞芽砰然而遇,那一刻,心头有说不出的温暖,世界静了。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就到了勤成讲堂,古色古香的课桌、板凳摆放整齐,墙上挂着杨先生的生平简介,那个被光阴抛掷的老者,仿佛从远年的巷陌中款款走来。时光仿佛停留在昨天,却真的好遥远。
百年沧桑,岁月变迁。杨守敬先生(1839年-1915年) ,一生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着名于世,是一位集与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学者。一生着述达80多种,其中地理学着25种,版本目录学着作18种,金石学着作37种,校勘辑佚学着作8种,经学着作3种,不愧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这个称号。他一生专治地学,历经师生三代而成的(水经注疏)更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杨先生不仅学富而且品高,老年的杨先生,绝意科名,专心研究学术,驻日期间购买了大量流失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化书籍达40万册,许多琮是孤本,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典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幸坐在那个看似年代久远的课堂里,听到国学老师别开生面的讲课,一个“兄”竟有那么多的见解,我们听得久久不愿离去,被中国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深深地震憾。杨守敬先生一生将心装在学术里,我们虽不能抵达杨先生生活的深处,却闻到了书香满屋,听到了草木的呼吸,那条落叶山径的两旁,早已开满了清芬的花朵。文字本无言,记录参观途中看到的点点滴滴,谨以此篇献给着名的国学大师――“旷世绝学,独有千古”的杨守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