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泉寺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2018-04-15 三峡晚报牛军8360

 一行(673~727),佛僧法号名。中国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古都长安。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

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掌权43年的武则天年迈体衰,忠于李唐皇朝的耆老旧臣和后党武氏家族都加紧夺权准备。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正监修国史,有心将张遂网罗门下,却遭到张遂婉言拒绝。由此引起武三思不快,他常派人去骚扰张遂。无奈之下,张遂到嵩阳寺剃度出家,拜普寂为师,改名敬贤,法号一行。普寂禅师曾在当阳玉泉寺师事神秀6年,深悟北宗禅法。一行有过目不忘超乎常人的能力。普寂禅师为此建议一行去游学。一行先到浙江天台国清寺驻锡几年后,又一个人徒步千里,来到当阳玉泉寺参学。

玉泉寺为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创建。山上老树苍冥,四季青翠,是绝好的佛教圣地。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天台三大部”中的两部《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智顗就设讲台在玉泉寺,因此,玉泉寺被佛教界公认为中国佛教天台宗重要祖庭之一。玉泉寺藏经阁里收藏了大量书籍,这为一行潜心学习提供了醉好的环境。

一行到玉泉寺首先前往寺南5里的玉泉寺脚庙大云寺拜见高僧惠真。唐中宗曾敕封其“大慧禅师”。早年他学习毗尼时,发现我国的律藏没有完全本,便决定到天竺去寻求梵文原本,在路途巧遇义净三藏由印度归来。义净得知惠真的想法后,将所请回来的梵本,交给了惠真研究。一行到玉泉寺时,惠真刚好完成《律藏序》。惠真知道一行天资,让一行学习梵律。一行很快就学得精深,并写出了《梵文字母表浅释》一书。这在当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有关梵文的着作,只可惜,此书已失传。

不久,在惠真禅师的指点下,一行来到玉泉寺的脚庙三星寺。在三星寺,他挖掘了3口井,用以测量天象。并带着叔祖父——东台舍人张太素的《后魏书》未完稿,编写了《天文志》部分。编写《后魏书·天文志》对一行后来的天文、历法研究起到了基础作用。据清乾隆《当阳县志》记载:“在治东六十里,唐僧一行道场,有三井在山寺左右,乃一行凿以禳三星者。”

开元五年(717年),玄宗皇帝特派在朝廷做礼部郎中的一行的族叔张洽到当阳玉泉寺,礼请一行回长安。一行带着在玉泉寺和三星寺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和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回到长安。一行到长安后驻锡华严寺后,玄宗亲自接见他。一行到长安后呕心沥血,完成了许多科学实践,并翻译了大量的梵文经书。因积劳成疾,世寿45岁。

一行一生中醉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他发现恒星的“本动”,比西方艾蒙·哈雷发现彗星回归期的时间早1000年。他“精通历法和天文,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150余颗恒星的位置,发起在全国12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并根据南宫说等一组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这一成果被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称其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