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发展的生命。打造绿色生活,倡导绿色出行,宜昌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统。BRT贴着“绿色、高效、低碳、环保、便捷、智能”等众多标签,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3月3日,记者探访了宜昌新区的这一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每天运送乘客24万人次
宽阔的马路、便捷的交通、红色的绿道、智能的服务,站在东山大道上,真切感受到城市“主动脉”的巨大变化。
“宜昌BRT工程,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贯穿夷陵、西陵、伍家岗三大主城区,全长约23.9公里。”BRT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陈玉清告诉记者,东山大道BRT与夷陵区段BRT已于去年建成运行。目前,夜明珠路段BRT正在建设中,站台结构、路面施工等预计今年9月完工,力争12月底附属配套设施完工,全面通车。
东山大道BRT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运送乘客24万人次,占到城区公交出行总量的50%;运营车速由10—15公里/时提高到20—25公里/时,全程运行时间缩短40%,市民选择BRT出行节省时间在10分钟以上;市民满意率由开通之初的50%提升到85%……市公交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悉数BRT的运营情况。“在上下班高峰期,能直接感受到BRT的便利。”家住桔城路的李先生表示,他现在到西陵区上班,选择乘坐BRT而不是开车。
破解“西大门”交通瓶颈
夜明珠路黄河路口,车水马龙,这里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夷陵区的“咽喉”,被称作宜昌的“西大门”。因为人口密、道路窄,拥堵成为常态。如今,宜昌BRT二期项目夜明珠路段综合改造正在这里紧张施工:高架桥的桩基工程已经过半,承台及墩柱还在施工,月底高架桥将转入箱梁的施工。
按照规划,夜明珠路改造范围从葛洲坝转盘到夜明珠滚装码头,全长2.3公里,其中,1.8公里为高架,供社会车辆通行,起于葛洲坝实验小学,止于三峡医院,在葛洲坝实验小学、体育场路、黄河路、葛洲坝五公司、三峡医院5个地方分别设有进出口,共8个匝道,双向4车道。与此同时,夜明珠路扩宽至36米,变为双向6车道。
宜昌BRT项目部项目经理高鹏告诉记者,夜明珠路段BRT通道建成后,将和东山大道BRT项目有效对接,使得周围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地上地下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将彻底解决宜昌“西大门”交通“肠梗阻”问题。
打通公交出行“醉后一公里”
“宜昌BRT建设,对整条道路实施陆地空‘三位一体’立体改造和综合治理”,葛洲坝一公司夜明珠段工程项目负责人赵昌元介绍,夜明珠路段综合改造完成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将有大改观:该路段地面道路将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美观、降尘、降噪、耐久;道路两旁绿化覆盖面可达40%;设置地下电力电信共同沟,实现“蜘蛛网”下地,消除“视觉污染”;实施地下雨污水改造升级,燃气容量升级、线路统一规范等工程,城市道路积水、居民生活用气将得到解决。
记者还了解到,我市BRT后期工程将进行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8月底前形成东山大道、沿江大道公共自行车闭环,打通市民公交出行“醉后一公里”;公交公司也将积极谋划二次提速,加强BRT运营管理,通过接驳线的方式,将更多的公交线路输送到BRT“主动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