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洲枝江百里洲

   2016-03-07 65770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洲”的枝江百里洲,现有行政村41个。因百里洲是在水中央的沙洲,其地势低平,长期饱受长江洪水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百里洲首先加固了堤防建设,增强了抵御长江洪水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兴水利解除内涝的隐患,百里洲的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枝江百里洲在水中央,洲上的村庄名称也很有特点,大多与水有关。如三港、李家渡、赫家洼、八亩滩、尤家河、龚家潭、东湖桥、滨湖、虾子沟、周家湾、同德垸等。大跃进时代,百里洲上的村名有过一些变更,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如八亩滩村改为“红旗大队”,龙王庙村改为“胜利大队”,李家坑村改为“双红大队”等,还有跃进、钢铁、军民、建国、建民、建强等。改革开放之后,又逐渐恢复老村名。2000年之后,百里洲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减少,有好几个村合并,村名又重新变更,如龙王庙村和东湖桥村更名为“路飞霄村”,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路飞霄”的修堤人。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百里洲上一个名叫路飞霄的人,他向县衙呈上再修大堤的建议。好不容易等县衙批复下来,却是一个“自费”修堤的批示。路飞霄虽然出身寒士,但他立下誓言:大堤三年不修复,愿以身殉堤!为唤醒洲民造福子孙,他三载不更衣,三载不剃头,三载不会友,三载不归家,率领全洲百姓日夜修堤,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米,于康熙四十六年修建起长江中的巍巍长堤。

枝江百里洲上沟渠纵横,建的小桥比较多,以“桥”命名的村庄也有不少。如东湖桥、罗家桥、阮家桥等;还有“四寺一庵”,即白马寺、宝月寺、保安寺、普佑寺、杨家庵。更多的是以姓氏命名的村名,如朱家咀、李家渡、赫家洼等。

枝江百里洲各村都有《村规民约》。如白马寺村的《村规民约》这样规定:“白马寺,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要牢记。一项项,一条条,人人知,户户晓。村干部,树榜样,做公仆,领导好。村民们,紧跟上,做主人,守法条……”通俗易懂。白马寺村,就像它诗意的名字一样,在如画的百里洲上,因为注入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而变迁着模样。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在百里洲上的人深深地恋着这一片土地,就像时光恋着日月,既相逢相别,又不离不弃,如此轮回,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

枝江 百里洲 相关线路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