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整治三峡航道第一人——李本忠

   2013-04-14 103950
核心提示:参观雄踞全球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后,笔者来到大坝右岸山坡上的屈原故里秭归新县城,在县档案馆惊喜地看见一套具有170余年历史的宝贵史料《平滩纪略》,收入

参观雄踞全球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后,笔者来到大坝右岸山坡上的屈原故里秭归新县城,在县档案馆惊喜地看见一套具有170余年历史的宝贵史料——《平滩纪略》,收入《湖北百珍馆品档案》一书。《平滩纪略》由清代汉阳商人李本忠编印于道光二十年(1840),全书共6册,记载了李本忠历经36年治理川江礁滩的过程,人们从中感受到这是一部书写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费整治长江航道者的悲壮家史和整治峡江礁滩的“史诗”。李本忠《平滩纪略》书影为永绝后患除川江险滩

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45岁的李本忠开始治理从川东奉节至鄂西南宜昌的三峡航道。史料记载:当时从奉节到宜昌有险滩48处。以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治理凶滩恶礁是何等困难。当地民谚曰:“青(新)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三峡船工是死了没有埋的人。”诸如牛口滩、泄滩、吒滩、碎石滩、方滩、新崩滩(即青滩)一滩更比一滩险。史料记载,秭归境内的青(新)滩,从东汉永元十二年便崩填长江,压死百余人,船只多艘。东晋太元二年又崩;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新(青)滩山崩石壅,江流不通,堵拦长江上下船只多年。

史料记载,从清光绪二十六年到民国二十八年的50年间,中外商轮在长江西陵峡秭归航段触礁沉没轮船达10余艘,往来船只均在西陵峡秭归段受险,上滩依靠人力拉纤,下滩必须换当地识水性的人“引水”导航,稍有不慎,船翻人亡。

为了整治长江三峡醉险恶的西陵峡礁滩,李本忠咬紧牙关,打通“关节”,获得治滩的恩准。清嘉庆十年(1805),李本忠的治滩计划开始实施,当年整治秭归江段的牛口、泄滩。嘉庆十一年(1806),山洪暴发,江水猛涨,将所有纤路、漕道毁于一旦,给李本忠的治滩炸礁带来了很大困难。

道光三年,年逾花甲的李本忠在完成西陵峡的礁滩整治后,又带领工匠奔赴夔州府奉节县,整治黑石滩和石极峡诸险。他在呈报衙门的呈文中写道:“黑石滩之险,其为害在于扇子石,计高有十丈,宽有八丈,长有九丈余。陡立嶙峋,周遭盘旋。夏秋之泛,骇浪百出。舟行至此,人力难拖。”

面对整治的艰难,李本忠每日停立于江边,忧心思考着解难办法。他仔细研读明代天启年间湖广按察使乔拱碧写的《重凿青滩碑记》,其中记述:枯水季节石头露出江面的时候,在石头中心凿个大洞,将煤炭灌进去燃烧,并用人工加醋,如此反复多次,巨石渐渐酥碎。

李本忠眼睛一亮。时下正是枯水季节,他决不怠慢,雇了七条小船,每日派工运炭,将扇子石“先用炭火逐层煅损,后用铁锤凿碎,打下之后悉运深潭”。至道光五年(1825),扇子石被打掉了三分之一,水势较以前平缓多了。于是,道光皇帝钦定“乐善好施”四个大字。由夔州府建功嘉奖。亲人殁峡江立志治礁滩

李本忠(1759-1841),字凌汉,字尽已,汉阳巨商。他的祖父李武“贩贸川省”,船到湖北归州(秭归)城下长江吒滩,遭遇洪峰,覆舟溺水,尸骨未获。其先父继承祖业,不顾长江三峡滩多流急,在峡江水域从事商业运输生意,不料又在归州城西边的泄滩覆舟,被滚滚洪流冲出数十公里,幸被人救上岸来。

当时信息难通,李本忠之父获救的消息一时难以传回家乡。本忠的母亲惊闻“噩耗”,悲痛欲绝,自缢而亡。家里接连发生这两起因川江险恶造成亲人离世的悲剧,令李本忠撕心裂肺,悲痛不已。但他并没有被击倒,却由此立下整治川江航道的壮志宏愿。他继续操持祖业,架木船往来长江三峡做生意,成为川鄂一带的大行商。在李本忠苦心经营20多年,积攒了数十万两白银后,他在汉阳安顿好家人,停止了商业经营,告别妻儿。来到三峡,开始着手整治凶险的长江三峡航道。自费治礁滩三峡树丰碑

李本忠从清嘉庆十年整治秭归境内牛口、泄滩开始,至道光二十年(1840)止,历时36载,花白银18万两,整治了奉节至宜昌一带险滩48处,仅秭归境内,就整治险滩多处,修筑纤路83丈(高2丈4尺,宽5至7丈),开凿牛口漕道34丈(宽10丈),疏浚碎石滩、鸟牛石、莲花滩等,并由李本忠出资迁出阴阳山6户山民,将山田买下“入官封禁”,退耕还林,控制水土流失,以减轻石滩、吒滩之险。

在36年三峡整治礁滩期间,李本忠的妻子和长子先后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未能动摇他“立心平险就夷”,“矢志利涉便民”的壮志。

据《秭归县志》记载,李本忠治理川江三峡段的48处险滩后,极大地改善了川江航道的条件,被后人称颂他的事业是“旷世之举”,是“自费整治长江航道第一人”。

李本忠在晚年为了给后人留下治滩的经验,他辑成《平滩纪略》,记录了整治礁滩的过程、资金投入及家庭紧缩开支的生活情况,为秭归也为三峡文史工作者,留下了当年整治峡江航道的宝贵史料。

《平滩纪略》后记记载,李本忠82岁辞世之前,还念念不忘治滩,抱病写下:“归州泄滩南岸之嘴未除,纤路未开;又有归州下首钉盘碛、攒灶子等滩未凿。余迩来精力稍好,疾病渐瘳,倘学天假以岁,明年将此二处之滩开工凿除,不过道光二十三四年即可告成。则余之愿,庶可以稍慰矣。”李本忠倾注于长江三峡的毕生心血和他的《平滩纪略》,为后人树立了一尊高大而永恒的丰碑。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