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多组团,未来宜昌美如画。未来宜昌,将通过“一心、四轴、六区”的旅游空间结构的拓展,变得更为妩媚动人。并将在旅游交通线的“牵动”下,宜昌的旅游业也更为发达,成为中国醉佳旅游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提升旅游竞争力
近日,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介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宜昌旅游业将实施“产品综合化、品牌个性化、服务国际化、区域一体化、城市游憩化”总体战略,强化宜昌旅游软环境建设,整体提升宜昌旅游业竞争力。
市域旅游规划确定,全市通过旅游开发,将形成“一心、四轴、六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一心”即宜昌旅游服务核心,空间范围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点军区、?V亭区等。“四轴”指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宜昌清江旅游发展轴、宜昌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和宜昌夷陵——兴山——神农架生态旅游发展轴。“六区”指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三国文化与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和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片区。以此,全面提升宜昌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扶持一批旅游强镇
城市总规确定,未来将重点扶持具有旅游价值的乡镇,包括夷陵区三斗坪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黄花镇、邓村乡、雾渡河镇,秭归县九畹溪镇、茅坪镇、归州镇,宜都市潘家湾乡、聂家河镇,兴山县昭君镇、南阳镇、古夫镇,远安县荷花镇、鸣凤镇,当阳市玉阳街道,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高家堰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点军区土城乡等。
为了发展旅游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将配套建设旅游交通线路,主要建设宜昌中心城区旅游交通主枢纽,承担游客集散功能,并规划兴山、当阳、枝江、宜都和五峰等5个旅游交通次级枢纽;依托沪蓉高速、G318国道、S323省道、沪渝高速、三峡专用公路及相关城市道路建设旅游交通内环,将中心城区与四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葛洲坝、高坝洲、隔河岩)连为一体,形成近郊旅游环线;依靠对现状省道、县道的升级,建设旅游交通外环,连接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远郊市县及相关景点,形成市域远郊旅游环线;开辟长江、清江和香溪河水路游线。建设旅游服务地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将打造为全市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并由都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都市文化娱乐游憩中心、都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都市商务会展旅游中心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中心构成主要的旅游服务核心。
同时,兴山县古夫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秭归县茅坪镇和当阳城区将建设成为全市二级旅游服务基地;远安县鸣凤镇、宜都市陆城街道和枝江市马家店街道将打造成全市三级旅游服务基地。打造都市旅游带
宜昌未来还将打造都市旅游带,因为中心城区作为全市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大量游客的进出必将带动宜昌的都市旅游业。为此,未来还将着力打造城市景观。
城市总规规划宜昌中心城区的城市景观结构为“江环城,城镶山”。以自然丘陵、江河、田园风貌为背景,以长江景观带为主轴,以3个绿楔为分隔,围绕2个绿心建设山、水、城、坝相互交融的多组团城市。未来形成一江两岸,江左“山在城中”、江右“城在山中”的景观格局。
长江景观带将严格控制西陵峡江段在两岸滨江公路和长江之间的建设,逐步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严格保护两岸现有自然山体尤其是临江山体;控制长江左岸葛洲坝至白洋段滨江的建筑界面,保护长江右岸的自然山体。同时,将重视沿江重要景观节点的塑造,保护现有的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磨基山、镇江阁、天然塔等9处沿江重要景观节点,新建庙嘴长江大桥、西坝广场(宜昌之帆)、科学艺术中心、规划展览馆等沿江重要景观节点。
未来,城区还将规划新建15座市级公园,总用地面积544.2公顷;规划生态绿地公园共11座,总面积约4229.36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