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攀延,瑞舒掩映,翠竹摇曳,巴王寨里诉沧桑,溶洞穿越,邀月亭上揽云雨,吊脚楼前把风情,好一处怡人之地。
三峡人家的雨是很讨人喜欢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早晨起来雾蒙蒙的,空气很是清新。雾里的山甚是迷人,不信你看山头缭绕的云雾层层依偎于山畔间的情愫。山下的长江欣然湍流,荡小舟于江畔处,玩芳华而自逸。撷几条江鲢在绿水之滨,嗅清香以析酲的画意。
我们像往常一样,晨钟暮鼓。撑起雨伞,徒步走向山的那端——巴王宫。雨中的山路让人备感舒服,虽然有雾,朦胧,才是美的境界。这里的山,这里的路,一切都是新的,欣欣然我写下了:“风拂则婀娜多姿,雨沐则滴滴落红”。站在山上看风景很诗意,可爱的小雨滴时不时地亲昵于你,悄悄地把你的衣角打湿,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你看景的兴致,反而更加享受这来自风中的清凉。
走到半山腰处,邀月亭朦胧可见,如若不是亲眼目睹,真不敢相信此景竟会有如此之美。当年郭沫若先生用“唐僧师徒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来形容灯影石,而我则想到了另外一句,“金童宴罢似晕微醉,玉女出浴披素挂红”。
山上的石牌是历史的象征,石牌下的江水是历史之水、文化之水。1943年5月,陪都重庆保卫战,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今天,石牌也沐浴了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清晰地记下战争历史的足迹。聊天的途中不经意间已经走到了巴王宫,在三峡人家工作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觉得坐立在长江畔边的巴王宫如此清秀严肃,真是“长江荡荡兮浩泓,宫殿威威兮凝重”。这不能不说是“雨”给巴王宫带来的生机。今天轮到我来在巴王宫门口站岗,雨中的游客依然是这么可爱地说:“嘿,这小子真威武,来合个影”,还有位小丫头说:“你不笑我就一直看着你”。
《诗经》记载“彼泽之陂,有瀑有林。彼泽之陂,有竹掩映古帆静泊”,这是对长江历史溪边美景的真实写照。这里荡漾的每一片溪水,都倒映出三峡人家壮阔的历史画卷。溪边人家声名远播。灯影沙僧,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石”。还有土家婚嫁文化的吊脚楼,民间舞蹈的峡江情。这里的雨让你再度体验原生态场景式的三峡人家。
无论是天下奇观的沙僧石、美轮美奂的邀月亭,还是清秀威严的巴王宫,此时此刻正在雨中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澜的水墨画。这幅水墨画涵括了水上人家,山上人家还有琴声瑟瑟,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宋词的龙进溪。这三处景观形成了山在江中,江在景中,景在山中,人在画中,画在雨中的三峡人家。这种意境让人领略到了长江文化的精髓,巴风的楚韵,峡江的今昔,在雨中一览无余。
神圣庄严的石牌,碧水蓝天的溪边,宜人宜居江畔,风光无限的三峡,热情好客的环坝人,沐浴一新的三峡人家已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峡江古韵
一年一度清明至,有个好天气自然神清气爽。桃红柳绿,当是踏春好时节。若是烟雨迷蒙,细雨纷纷,虽然出门多有不便,也别有一番景致。初春时节,三峡人家总有一种意境是你醉好的珍藏,那弥漫的花香和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