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部分产茶区域采访时发现,大部分非品牌茶叶加工厂的加工人员,未经过培训就上岗制茶,造成了制茶工艺简单、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质量标准、产品价格不高的状况。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非品牌茶开设茶叶加工厂时相关部门没有实行准入制度,没有设定门槛,对厂房建设没有具体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要求统一培训,加工人员一年一换,现学现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茶叶加工上就形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非品牌茶的加工厂,加工人员不需通过培训就无证上岗,加工全凭印象,凭手感测温度,凭眼睛测颜色,凭鼻子测香味。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土法上马,随意性很强的状况,造成宜昌茶叶非品牌茶加工质量和工艺还处在低水平阶段。
记者在茶乡夷陵、兴山、秭归县看到,有的茶叶加工厂将一芽两叶的茶叶加工成了飞机状,张牙舞爪的,该有形的不整形,造成剑毫、碧峰、优绿三不像。加工厂对茶叶收购质量不讲究,在制作工艺上不讲究,同样在卖茶价格上也不讲究,有小钱赚就卖。因此在收购时对茶农压称压价,在出售时低价廉价抛售,掠夺经营等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邓村绿茶、萧氏茶、秀水天香、三三茶等拥有自己品牌的茶叶,都是经过岗前统一培训的固定员工,加工工艺与质量都是宜昌茶叶界的一面旗帜。因此,宜昌茶叶加工应推行准入制度,统一环境标准,统一硬件设施,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加工质量,持证上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