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走进遥远的采花,整齐的茶园便映入眼帘,绿海中,勤劳的农人沐春采撷,车间里,朴实的工人辛勤劳作。他们,凝集汗水,倾注心力,只为酿出一杯值得回味的好茶,或许,这便是采花茶业,只有真正置身于古朴淡雅的风光里、静穆自然的山色中,经历过,触碰过,见识过,才能感受到它的品质魅力。
◆云雾山中天然茶
清晨,天未大亮,冬日的寒意还未远去,经初春的风一吹,便化作袅袅雾气,弥散在山间的绿海里,若隐若现。这片绿海,便是采花茶业公司的青岗岭生态茶园,虽是深山一角、寂静一隅,却有潺潺溪流相伴,喃喃鸟语作陪。
开园了,又到了采茶时节,勤劳的农人早早下了地,抚着抹抹淡绿,闻着缕缕茶香,采摘新春的绿色果实。忙碌的人群里,45岁的向安直显得有些不同,他先是在地头转了转,仔细端详一番后才走进茶园,难抑兴奋。他说:“这半亩茶园是3年前种下的,用的采花茶业公司免费提供的‘五峰212’茶苗良种,地道的五峰茶,今年总算可以开采了。”
“种这些茶树,用的是养猪产生的农家肥,加上茶叶收购时有农残检测,用药也需登记,这茶倒也干净,没受到污染。”说罢,他便摘了一片嫩叶,含在嘴里,细细品着那股淡淡的茶香甘醇,这是采茶农人解渴的好法子,村里人都喜欢。
但扰人的蚊虫却着实可憎,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也让农人采茶时常被叮咬。后来,采花茶业公司请来了茶叶专家,教会了他们用黄板、灭蛾灯等方法防虫,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采茶是个耐心活,特别是采茶芽,不仅要眼力好,还要手指灵活,这样采出的茶才匀称整齐,也才能卖个好价,加工成好茶。”他弯着腰,轻轻说道。旁边篮子里,静静躺着一棵棵茶芽儿,经阳光照射,泛着淡绿的油光,像极了自然的精灵。
听向安直说,村子里种茶、施肥还有采茶大多和他一样,这既是前人留下的育茶宝典,也是采花茶业公司的规定,因而采摘下来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棵茶芽,都透露着自然的气息。
◆农残检测无公害
夕阳垂落,绿油油的茶园披了一道灿灿金边,随着渐渐袭来的夜幕,消失在黑暗中。
来不及回家吃饭,因为耽搁时间越长,茶芽越不新鲜,向安直便走下地头,朝采花茶业公司总部驻地——采花茶业科技园鲜叶收购点走去,一股淡淡的茶芽芬芳从紧握的篮子里飘了出来,向着科技园方向延伸开去。
鲜叶收购处已排了一条长队,向安直只好站在队伍后静静等着,轮到他时,他憨厚一笑,说道:“我这茶品质绝对好,不用检测农残了吧……”未等他说完,旁边一个小伙已从他篮子里随机取了几棵茶芽,向安直认得,他就是采花茶业公司负责农残检测的张鲁锋,只见他将那几棵嫩芽放进已准备好的杯子里,捣碎,浸泡,取试剂,拿试纸,观察……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经张鲁锋确认无误后,向安直的茶才被工作人员端进厂房,等待加工。
“有时候,茶农卖茶心切,总想省了这关,但是公司有规定,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张鲁锋淡淡地说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说,他们几个做农残检测的都不是本地人,跟茶农也谈不上什么交情,这样工作好开展。
听向安直介绍,多年以前,公司刚刚施行农残检测制度时,有些茶农并不相信他们能检测出打过农药与否,加上那时蚊虫多,有几个茶农便喷了点农药,结果卖茶时被查出农残超标,不仅一天的劳动白费,那片茶园产的茶也要很久以后才卖得出,所以后来采花茶业基地茶农都不再使用农药。
◆智能生产质量高
夜色渐浓,伴着厂房里机器的轰鸣,茶叶加工工人迎来了新春的第一个工作日。只见他们依次走进衣帽间,换衣服,穿鞋套,戴口罩,洗手,套手套……一整套程序完成后,才来到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厂房里整齐地排列着长长的加工生产线,锃亮的地板像是一汪清亮的湖水,映衬着机器若隐若现的倒影。“以前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多,茶叶生产易受到污染,现在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只有投叶环节工人需要接触茶叶,再从生产线出来就是成品茶了,茶叶干净、卫生。”已有20多年茶叶加工经验的老徐自顾自地说着。
不仅如此,智能化的机器也让制茶工序增多,工艺精确,茶叶的综合品质得到了提高。据老徐介绍,这条生产线是根据公司特点,量身定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名优茶智能化生产线。“这两台机器是原产于日本的色彩选别机、自动摊青机,还有那边,分别是高效杀青机、智能风选机、快速冷却机、热风解块机、微波初干机、连续做形机、连续理条机……”老徐如数家珍,边比画边说:“有了这些精良制茶设备,我们加工出来的茶,色更好,味更醇,香愈浓。”
老徐说,生产线用的都是电能,各个机器间都用传输带连接,基本杜绝了二次污染。眼前的茶叶就像一涓溪水,在生产线上慢慢淌过,很快就流进了包装车间。
同样的着装,同样的程序,包装车间工人也要在衣帽间穿衣、消毒后才能上岗工作。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开启,机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曲欢快的包茶协奏曲。
包装生产线起点处,自动称量包装机已经有序运转起来,已在车间工作多年的张艳丽说:“包装生产线上的机器非常齐全,水平也堪称一流,就拿这台自动称量包装机来说,相差0.1克的茶叶包都会被自动筛选出来,保证了包装质量。”
包好的袋装茶叶从自动称量包装机传出,经过封口,然后装进铁罐,再到包装盒,醉后用保鲜膜封装,百米长的流水线上,环环相扣,紧张而又忙碌。“正是因为这种高科技的介入,很多无法靠手工完成的包装工序在这条生产线上做到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茶叶包装质量,既方便运输,又有利贮藏,醉终保证了茶叶品质。”车间主任卢美云说道。
◆恒温贮藏茶叶鲜
包装车间出口处,一辆白色的冷藏车早已停候多时,工人将包好的茶用纸箱封好,搬上车,很快,就要被运往全国各地。司机梅启斌是车队队长,这第一车茶,由他负责运往宜昌。
下午,车已装满,梅启斌爬上货车,启动,娴熟地驶离厂区,向着宜昌城区奔去。山路两边,倒退的绿色茶园里,散布着俯身弯腰的茶农,像是浩瀚夜空里的点点繁星。他们并不知道,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的货车里,有他们的劳动结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悉心培育,还有采花茶业公司工人的细心操作,才形成了采花茶特有的品质。
车上,梅启斌将冷藏温度调至5摄氏度,这是茶叶保鲜的醉佳温度,公司20台冷藏车在茶叶运输时,都要执行这套标准。
路弯弯,道宽阔,货车满载着春的欢乐,一路飞驰。梅启斌说:“现在,路宽了,再大的货车都能开进来,保证了公司的设备顺利运进,这为生产、加工出高品质的茶也间接提供了条件。”
一个半小时后,车已到达采花茶业公司驻宜昌办事处,车门刚打开,便散出一股新茶的芬芳,办事处工作人员赶紧将一箱箱茶搬进冷库。空空的冷库里,茶香渐浓,他们说,只有这样运输、贮藏,才能保持恒温,以免冷热落差过大致茶叶“感冒”。
办事处里,已聚集了一批等候多时的客户,都忍不住要尝尝鲜。沏好一杯茶,送至嘴边,浓郁茶香扑面而来,轻吸一口,玉露琼浆一般,思绪也便随着这股芬芳荡漾开来,眼前又浮现出茶农、工人忙碌的身影,那般品质,朴实无华,却沁人心脾,让人许久都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