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愿景,峡江两岸绘春色

   2013-03-01 6400
核心提示:旅游转型、项目提速、特色彰显、亮点夺目、宣传联动、区域合作。图书馆、体育馆等都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景区加快项目建设,寻找新突破深入挖掘民俗民族文化性乡村

旅游转型、项目提速、特色彰显、亮点夺目、宣传联动、区域合作。图书馆、体育馆等都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景区加快项目建设,寻找新突破深入挖掘民俗民族文化性乡村旅游转型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提速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特色抓好乡村旅游建设亮点创新筹办第四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传播扩大客源地宣传,展开大型旅游推介联手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日前,在宜昌市旅游局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2013年全市旅游预期工作目标是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0亿元。

宜昌市旅游局局长柳兵介绍,2013年,将继续把旅游作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战略支柱性产业谋划、培育,作为建设幸福美好宜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来推进,让旅游成为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新引擎。

如今,按照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城市旅游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进程中,宜昌应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首先,谋划好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如规划建设中央文化区、特色餐饮街区、游客中心、公园绿地等。其次,包装一批城市旅游产品,如建设平湖半岛文化旅游产业园、钢琴文化产业园、三峡游轮中心等。这些旅游资源将策划包装成旅游产品,纳入到城市旅游线路中。

2013年,在推进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的同时,要加快长江三峡游轮中心、平湖半岛、清江画廊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大老岭等一批鄂西圈重点旅游项目以及三峡人家九畹溪朝天吼、关公文化旅游城、三峡古镇等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此外,还将编制宜昌智慧旅游规划,建设智慧旅游示范景区,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宜昌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观光型乡村旅游和家业产业旅游将进一步被拓展、深化,民俗民族文化型乡村旅游也将得到保护性挖掘。

第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是全年旅游工作中的亮点,本届旅游节主要围绕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办出特色等方面进行筹划。

加强各县市区的宣传联动,赴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成都、贵州、广西等主要客源地,开展大型旅游推介等系列活动。

加强与武汉、重庆、张家界合作,推广“武汉(或重庆)—长江三峡—张家界”旅游线路,开发韩国客源市场;继续实施宜昌三峡旅游景区年卡制度,并通过与荆州、荆门展开合作,扩大三峡旅游年卡发行范围;加强“一江两山”区域旅游合作。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