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23日上午,长江岸边的湖北宜昌,悲壮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一具灵柩自东山公园向江边缓缓前进。宜昌城,万人空巷,街道两旁10万民众自动焚燃起香烛,不少人痛哭失声。这就是宜昌人民迎送爱国将领张自忠灵柩的情景。
当年,张将军灵柩运抵宜昌,宜昌人民护送灵柩至今烈士陵园的“东山草堂”,公祭3天,而后又护送灵柩从东山公园路(今白龙井路、果园一路)送至二马路码头运往战时陪都重庆举行国葬。宜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爱国将领已经在今烈士陵园内建立了“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
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为国捐躯的醉高将领。张自忠上将殉国后,为了纪念他,由其老上级冯玉祥将军发起,在1947年3月13日,由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决定将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随后相继在武汉、天津、上海、徐州、济南等大城市设立“张自忠路”,以示对这位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地比邻宜昌,又是其灵柩运送和公祭处,英雄的宜昌人民与张将军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了宏扬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更好地纪念张自忠将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曾多次建议将白龙井路、果园一路命名为“张自忠路”,被列为宜昌市政协提案,并获得优秀提案,同时获得宜昌市住建委“我为城市建设献一计”活动金点子奖,《三峡晚报》、三峡电视台对本人进行报道或采访。张自忠将军女儿、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廉云在采访中多次表示,感谢英雄的宜昌人民还铭记着她的父亲,并给我带来亲自题字的《张上将自忠年谱》一书以表感谢。宜昌市民政局考虑到辖区居民已经习惯了原来的路名,更名会带来居民生活不便,未予采纳。既然考虑到将白龙井路、果园一路改为“张自忠路”存在诸多技术上的困难,我建议此次宜昌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公开征集宜昌市中心城区部分城市道路名称时,将东山四路命名为“张自忠大道”或“张自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