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总投资516亿元的62个交通重点项目整体推进
今年强力推进6大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3座长江大桥建设加快建设10条一级干线通道全力打造9大港站枢纽扩展实施惠民利民工程
奋力推进项目建设,综合交通构架全面展现
交通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全年地方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71亿元,占年度目标28亿元的142%。其中,公路完成投资24.13亿元、港航完成投资9.92亿元、客运站场完成投资1.17亿元、物流完成投资4.5亿元,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40.5%、119.5%、133.1%和132.8%。“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总投资516亿元的62个交通重点项目整体推进,其中27个项目加快建设,15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20个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宜张、宜岳高速开工建设,保宜高速顺利推进,宜巴高速白河至雾渡河段建成通车,宜昌辐射全国的“六线”高速公路构架初现雏形。
——陆渔一级路基本建成,五峰融入市域一小时经济圈。鸦来路宋左段、宜巴公路秭归段建成通车,西部出口干线公路全面畅通。318国道万城大桥至云池段、小鸦、当枝、宜黄、秭归县城出口等一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东部平原县市一级公路相连,西部山区县市一级公路上高速”的基础已经铸就。
——香溪长江公路大桥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白洋长江大桥初步纳入国家过江通道规划,宜昌长江经济带将新增两座天堑通途。
——白洋一期、茅坪二期、云池二期、红花套、峡口、石鼓、姚家港等码头先后开工建设,三峡枢纽港重点港区建设提速。
——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与汉宜高铁同步运营,宜港客运站、当阳客运站投入使用,东山高速客运站顺利完工,我市客运枢纽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峡机场新增2条登机桥投入使用,助航灯光等配套工程完工,机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峡物流园、三峡坝区(茅坪)货运中心、红花套物流园等加快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三级物流体系初步显现。
——完成县乡公路改造351公里、通村公路714公里、农村公路渡改桥659延米/8座、危桥改造1400延米/20座,新改建乡镇综合交通服务站8个,建设港湾式候车亭20个、普通候车亭20个、城郊公交候车亭20个,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着力培育运输市场,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运输方式衔接不断优化。汉宜城际铁路建成营运,宜昌步入高铁时代。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与宜昌东站同步开通启用,公交、出租、长途班线、旅游客运与火车实现了无缝衔接。三峡机场与长江黄金系列游轮设立“空水联运服务中心”,实现了游轮与机场客运业务的互联互通,促进了游客快速便捷中转。交通运输市场便捷化、舒适化程度大幅提升。
二是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通9条定线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点对点旅游运输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宜昌旅游城市品质。积极谋划应对高铁开通带来的冲击,交运集团新增22条长途客运班线,线路覆盖面由原来的20个省市增加到25个。通客车行政村新增30个,全市100%行政村通客车的目标有望于明后年全面实现。
三是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区出租车实施错峰交班制度,缓解了高峰时段“打的难”问题。更新环保公交车170辆,全市城市公交保有量达1200标台,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6标台。
四是物流运输企业快速成长。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3家,宜港集团、三峡物流园、宜达物流公司等三家企业入选“2012-2014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联系物流园区(企业)”。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宜昌荣获“2012中国物流城市醉佳投资环境奖”。
五是运输经济增幅不断攀升。
强力实施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秩序不断优化
一是狠抓行业安全监管。以“平安水域”、“平安工地”、“道路运输安全年”三大安全管理活动为主线,强化对水域、道路和建设领域的安全监管。
二是狠抓市场秩序整顿。组织专班对火车站、长途车站、海通车站、宜昌商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黑车”进行专项整治;对“宜兴线、宜秭线、宜远线”非法营运车辆开展专项治理;对城市出租车车容车貌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不文明经营行为;对旅游客运市场开展联合稽查行动,规范旅游运输市场经营行为。
三是狠抓行政执法形象。有序推进执法标志标识、执法证件、执法服饰和执法场所外观“四统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