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改革创新,交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并全面投入使用,其中“信息化教学日志”、“结业考试信息化管理”、“培训考试数据对接”等科技创新填补国内空白,“安全带侦测技术”获国家专利;工程建设领域中,“隧道施工事故中管道逃生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二是稳步实施行业改革。宜昌市邮政管理局揭牌成立,强化了邮政行业监管,促进了邮政与交通运输资源整合;积极促成市政府出台公路债务化解方案,市公路局与各债权银行贷款重组全部完成;两桥合并运营模式成功建立。
三是大胆创新融资模式。坚持更新观念,转换思维,大胆探索,闯出了“社会办交通”的三种多元化的筹融资模式。
党的建设成效凸显,行业软实力不断提升
政风行风建设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升水平、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2012年市局和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均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优秀单位”。
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保持党员纯洁性的有力武器。。
行业文明创建成为创树交通文化品牌,提升交通行业形象的重要载体。着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成功推出“职工讲坛”学习品牌,局机关被评为市直机关首批6个“学习型示范单位”之一;着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着力创建交通品牌,“爱心送考”、“文明进公交”等服务品牌深入人心,100路公交线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精品线路”、局机关被评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着力强化道德建设,103路公交线以集体形式入选2012年度“宜昌十大新闻人物”和“感动宜昌十大年度致敬人物”,出租车司机朱东安、陈发科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群体”荣誉称号。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先行引领城市发展,为宜昌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2013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交通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冲刺10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投资57.5亿元,包括公路30亿元,港航12亿元,站场物流5.5亿元,机场、铁路、邮政等完成10亿元。
——建设质量: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部省市重点工程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全年无重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干支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
——运输指标:公路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等运输经济增长幅度不低于35%。力争完成港口吞吐量6000万吨。
——安全指标:全市船舶安全面达到98%以上,力争全年水上安全无事故;杜绝死亡3人以上交通道路运输责任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10%;重点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率100%,全年无一般安全责任事故,力争工程建设安全“零死亡”;保持两座长江大桥结构稳定,安全畅通。
——文明创建:力争系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达到98%以上。继续创建1~2个交通运输服务品牌、培树1~2个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点。确保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发生。
加快建设,架构现代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抢抓机遇完善交通规划。要抓住今年部、省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机遇,尽快研究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交通规划,增加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交通项目。同时,必须完成“十二五”规划所有项目的前期工作。
强力推进6大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宜巴高速宜昌段基本建成。保宜高速宜昌段路基全线贯通。宜岳高速加快建设。宜张高速当阳至枝江段全面展开、宜都至渔洋关段控制性工程开工。加快宜都至来凤、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全面启动3座长江大桥建设。枝城大桥改造完成并通车,香溪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加快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前期工作,力争通过国家立项。
加快建设10条一级干线通道。318国道万城大桥至云池段加快建设,江南葛洲坝至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努力形成沿长江经济带左右两岸连通城镇、疏运港区的两条一级公路大干线。小鸦公路建成通车,东山四路力争开工,加快形成中心城区两大北外环。发展大道至黄花一级公路、伍家岗至龙泉一级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城北、城东快速出口路。秭归县城出口公路加快建设,当阳至枝江公路、长阳龙舟坪至宜都五眼泉公路、五峰陆渔路延伸段全线开工,努力贯通县域一级公路大网络。
全力打造9大港站枢纽。茅坪港区、白洋港区、红花套港区、宜港码头扩建工程加快建设,确保完成水工工程,三峡游轮中心力争开工,三峡枢纽港重点港区建设全面展开;三峡物流园基本建成,茅坪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白洋物流园区力争开工,三峡物流中心重点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加快三峡机场改造进程,扩建平行滑道、航站楼及大型停车场,空港吞吐能力全面提高。
扩展实施惠民利民工程。全面启动通乡二级公路工程,年内建设100公里新增省道二级公路,通达10个乡镇2个重点景区3个重点矿区;全面建设300公里县乡公路、1000公里村级砼路,确保120个自然村群众走上沥青(水泥)路;加快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进一步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密织客运站亭,新建6个改建4个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港湾式候车亭20个,普通候车亭84个,确保通客车行政村新增30个;实施16个基层邮政局所改造,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基层邮政局所惠民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