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特大城市”的脚步中,我们看到,楼市大踏步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加速,使得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充分释放,置业升级的改善型居住需求加快放量,房地产行业大有可为。
时间就像一部传送带,2013年承接了2012年四季度传送来的国内经济大环境企稳向好、楼市成交逆市飘红的趋势。宜昌楼市在经历了2012年的洗礼后,高翘的“龙尾”已经让开发商和购房者都看到了新年的希望。
1政策走势:政策护航助力企稳向好
2012年12月25日召开的住建部年度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2013年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继续实行限购措施,要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住建部关于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再度表态,并没有令市场人士感到惊讶。业内人士认为,限购、限贷政策的持续进行,可继续保持房价的总体稳定性,避免大幅震荡所引发的市场危机。从中长远角度看,也有利于楼市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首套房“自住需求”,已经屡次出现的地产政策“微调”,从首套房的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普通住宅标准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微调,到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的定向定量宽松,显示出政府从政策层面已经认可差别化的限售与信贷政策。
不难看出,2013年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特征,调控政策呈现出“外紧内松”的市场特征,“微调”定向宽松刺激刚需与调控不动摇的“双重标准”同时执行,保持现状的调控力度,将促使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呈平稳走势。
2区域发展:扩容提质发出大城强音
随着“省域副中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底气愈来愈足。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城市发展目标,各大重点区域组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
作为核心区的西陵区,2013年将以“提质增效、优中求快”为主题主线,按照“总部经济带动、服务经济主导、都市工业推动”产业发展思路,构建具有西陵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新中心的伍家岗区,2013年确立了“四个一流”的城市发展新标准,以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市区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新理念,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商会经济。
点军新城的开发将在2013年正式起步,继庙嘴长江大桥动工和江南大道重建拓宽后,按照宜昌“跨江发展、两岸并进”的发展战略,点军区将全面建设科教新城、旅游新城、创意新城、生态新城,使江南与江北的融合和对接将更加紧密。
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着力点,?V亭、夷陵及宜都、枝江各县市区都将“扩容提质”作为2013年城市建设的目标,有效汇集战略性、商业性、生活性资源,发出宜昌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时代强音。
3楼盘建设:品牌大盘预演楼市盛宴
2012年是楼市加速洗牌的一年,也是龙头房企收获的一年,市场发展先抑后扬的走势,使得房企需要不断改变策略才能找准定位。得益于企业在战略、营销等方面的积极应变,龙头房企表现愈加优异,市场份额持续增加,中坚力量难以撼动,引领着行业的前行。
不断涌现的“大地产商”,构成2012年宜昌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八盘齐动的宏信地产,演绎“双城记”的葛洲坝地产,到布局全国的宜化地产,多盘联动的润恒置业,全国一线品牌地产商相继进驻的同时,本土地产企业同样快速崛起,拿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难想象,2013年将成为“大地产商”竞逐的时代。
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将是2013年宜昌楼市的一大特点,实力派企业的规模逐渐大幅增长,在扩大份额的同时,大企业也将格外注重树立品牌影响力,更加重视扩大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这将是房企甩掉卖房者的标签,成为真正城市运营商的开始。
同时大牌房企的进驻开发,也使得大体量的楼盘涌现宜昌楼市,在2013年重点地产项目中,宜化新天地、宏信依山郡、兴发广场等项目不仅体量巨大,与传统意义上的“大盘”相比,2013年宜昌楼市大盘呈现出更多元化的优势,更加注重商业、教育、休闲等全资源配套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