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跨越速挺进现代特大宜昌城

   2013-01-22 8620
核心提示:编者按:为帮助全市干部群众、广大读者准确、清晰地理解市委、市政府关于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现实条件、规划构想、推进路径等,本报

编者按:为帮助全市干部群众、广大读者准确、清晰地理解市委、市政府关于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现实条件、规划构想、推进路径等,本报特约请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院及部分高校的一批熟悉宜昌情况、做过对口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宜昌加快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解放思想、激情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座谈会”上作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阔步向现代化特大城市宏伟目标迈进》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吹响了将宜昌建设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号角。下面仅就提出的部分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进行解读。

一、新观点

1.1宜昌不仅是湖北的宜昌,而且是全国的宜昌、世界的宜昌

讲话摘录:我们要建设的宜昌不仅是湖北的宜昌,而且是全国的宜昌、世界的宜昌。

讲话解读:放眼长江中上游,仅有武汉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屹立着。汉渝之间1000多公里迫切需要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来挑起大梁。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宜昌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宜昌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因此,努力担起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使命,已成为宜昌无法回避的重任。

三峡通则宜昌通,宜昌通则长江通,长江通则全国通,全国通则世界通。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宜昌应该在国际上亮得出去,在全国拿得出手”,省长王国生要求“把宜昌建成全国一流的明星城市”。李乐成市长说,我们不仅要有全省的视野、中部的视野、长江流域的视野,更要有全国的视野、国际的视野,要跳出宜昌研究宜昌,跳出宜昌规划宜昌,跳出宜昌建设宜昌。

1.2“跃进的一跳”

讲话摘录:当前宜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跃进的一跳”。

讲话解读:“跃进的一跳”,就是要从“二次飞跃”到“第三次跨越”。1978年,宜昌GDP仅有11.25亿元,1993年首破百亿大关,宜昌由滨江小城市发展成中等城市,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2009年宜昌GDP达到1272亿元,宜昌由中等城市迈向大城市,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跨越。凭借这两次的飞跃,宜昌一举赢得“世界电都”的美誉,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新星。2012年,宜昌预计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元,宜昌人正以特大的志向、特大的担当、特大的作为,激情开启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新征程,意味着宜昌城市发展“跃进的一跳”,挺进由大城市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第三次跨越”!

1.3“既大又强、特优特美”

讲话摘录: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根本内涵就是八个字——既大又强、特优特美。

讲话解读:根据新一轮宜昌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一主五副”空间结构,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一带四廊”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力争“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203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远期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常住人口。

“强”,就是要形成强大的产业、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力争在全省三个三分之一经济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15%。力争2013年至2015年,完成城建总投入2000亿元,未来5年将完成新区1000亿元投资,整体谋划推动1个50亿元、两个30亿元及若干个10亿元左右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就是要打造优越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要通过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创造适应未来城市生活方式,形成城市整体良性发展的局面。“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宜昌拥有2400多年悠久的历史,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屈原、嫘祖和王昭君的故里等等。围绕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推动宜昌文化强市建设,打造品质之城、品位之城。“美”,就是要充分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历史人文之美、现代文明之美。市规划局根据宜昌拥有独特的山水,从整山理水入手,融入地方特色,做足宜昌得天独厚的山水文章,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建设以龙盘湖——天湖风景区——金银岗森林公园——文佛山为主线的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带。重点建设一批公园、湿地以及新区6平方公里生态保育绿地。同时,引水入城,将运河水系融入新区建设,形成河库相连的景观系统。全面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城市形象,建设美丽宜昌。

二、新思路

2.1科学理念

讲话摘录:牢固树立后现代理念、产城共荣理念和共建共享理念。

讲话解读:后现代理念起源于对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反思与超越。主张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空间规划人性化、城市建设生态化、城市管理多元化、城市生活人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工作与生活和谐,现代与未来和谐,科学理论与人文关怀和谐。用后现代理念指导建设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就是要紧紧依托宜昌江穿城、城镶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峡江地形地貌,突出宜居宜业宜旅城市主题,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建设绿色宜昌、智慧宜昌、幸福宜昌。

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共荣是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其基本取向是加快发展,增强持久动力;其关键之举是解放思想、改革突破;其核心支撑是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就宜昌而言,一是要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城市新区,二是要促进产城互动,一体化发展,把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建共享,边建边享,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和集聚产业,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2.2发展路径

讲话摘录:路径问题。从总体来讲,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先导之路、创新驱动之路、市场主导之路、人才引领之路。

讲话解读:宜昌城市发展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关键在于路径选择。一是要探索开放之路,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决定着激情跨越挺进的速度。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向开放索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一切要素,并确保一切要素为我所用。二是要探索创新之路,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动力从何处来?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需求都证明,唯有创新驱动才是发展之道,才是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之动力。三是要探索市场主导之路,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要用市场办法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之路。化资源为资产,化资产为资本,化资本为资金,推动城市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探索人才引领之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根本、抓长远。实施人才工程,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形成团队,引领企业和产业,支撑城市发展。

2.3敢想,敢试,敢闯

讲话摘录:什么叫敢想,就是想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吃惊;什么叫敢试,就是试得让上面叫你停;什么叫敢闯,就是敢闯入雷区,敢闯进禁区。

讲话解读:面对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就必须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切实推动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只要有利于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要敢闯敢试,试对了就干下去,试错了换一条路径再试、再闯、再干,敢闯“雷区”,敢试“禁区”,敢入“盲区”,不见成功不罢休。

三、新要求

3.1“四个一流”

讲话摘录:总体要求就是“四个一流”——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

讲话解读:透过“省域副”这个热词,伴随“省域副中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宜昌人的底气愈来愈足,言行一致、以行立言,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地以“正”的追求、“正”的标准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实现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建设宜昌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3.2“三个做起”

讲话摘录: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正视差距做起,从解决问题做起。

讲话解读:从自身做起就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敢于“向我看齐”,真正检查自己、解放自己、提升自己;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强大洪流中,做真正的引领者。正视差距就是要看到差距,认识不足,这样才能开阔思路、博采众长,增强动力、赶超他人。请看数据:2011年宜昌的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141亿元、114亿元和1191亿元;而洛阳分别为2717亿元、178亿元和1850亿元,徐州分别为3552亿元、318亿元和2200亿元,南通分别为4100亿元、373.7亿元和2378亿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处中部的洛阳,1999年经济总量只比宜昌多35亿元,而2011年已超过宜昌600亿元,与南通相比,宜昌的经济总量更是相差近一倍!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湖北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加上宜昌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宜昌已经进入规模快速扩张、人口快速聚集的城市化加速期,只要我们正视差距,赶超他人,宜昌完全有可能成为中部的“深圳”。

解决问题是检验思想是否真正解放的根本标准。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具体工作、具体困难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落实到目标任务、具体项目和工作作风上,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宜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宜昌率先在全省“连克六城”,成功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个蓬勃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宜昌、大宜昌正在快速崛起。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