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万福祥说:湖北茶叶面积在全国规模第二,产量第四。这一骄人成绩都是大大小小茶企、千千万万茶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打造农业茶叶强省的进程中,让宜昌茶叶乃至湖北茶叶能够唱响中国、誉满全球。本次斗茶大赛在于实现品牌战略,强化宣传。首先,要提升茶叶品质,让茶品牌、茶文化成为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今后,不仅要在宜昌,更要在各个茶叶优势产区经常举办“斗茶节”,实现以茶为媒、以文化为媒、以产品功能效益为媒,推动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由茶叶大省到茶叶强省的转变。
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熊长权在记者采访中提到:本次斗茶大赛,不仅给了众多茶企业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茶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打造宜昌茶叶文化、实现百亿茶产业再添助力。本次斗茶大赛结束后,充分征求企业意见,今后常规性的开展茶文化活动,让宜昌的茶文化形成一张名片,影响全国。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志勇说:宜昌是全国享有盛誉名茶之乡,全市现有60多万从业人员奋斗在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一线。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斗茶大赛,对于提高茶叶行业劳动者的整体技能水平,扩大一场茶叶产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举办的这场斗茶大赛,是2013年首场劳动竞赛,将进一步提升宜昌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弘扬宜昌茶文化,打响宜昌茶叶品牌再添助力。
夷陵区委书记刘洪福说:本届斗茶大赛由夷陵区政府联合市农业局、市总工会共同主办,由三峡茶城具体承办的一件盛事,来自宜昌、襄阳等省内的17家茶叶企业参与此次盛事。此次大赛对弘扬宜昌茶文化,塑造宜昌茶品牌,带动20万茶农增收,起到平台推动作用。通过此次活动,对宜昌茶产业的提档升级,壮大茶产业规模意义重大。下一步,夷陵区将围绕茶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推进产业与文化、产业与旅游的对接,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推广,洁净化茶叶加工生产,系列的茶文化茶品牌的推广,来推进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夷陵区委副书记彭定新说:茶产业竞争,醉终是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竞争。湖北茶叶,要振兴品牌价值,就必须大打文化牌。首届三峡斗茶大赛,斗得不仅仅是品质,更是斗包装、斗文化、斗内涵、斗企业精神,斗出了水平,斗得很有必要,斗出了宜昌茶叶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今后,夷陵区要高度重视夷陵茶文化,在基地建设、加工建设、市场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政府来搭台,企业唱戏,开展包括斗茶大赛在内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带动茶农增收,推动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夷陵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黄光学对记者说:此次斗茶大赛,涵盖2个地级市,6个县市区,是大三峡地区的首次茶文化赛事,对做大做强三峡茶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年,三峡茶城将启动二期建设,重点是围绕平湖半岛建设,发展与其配套的茶文化、茶旅游产业,推进夷陵茶产业的提档升级。
三峡茶城:宜昌茶文化发源的新锚地
1月11日上午,记者在观看斗茶大赛时,随机对在场茶人进行了采访,有参赛队伍代表,有茶城老板,还有现场观众,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便是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类似于斗茶大赛的活动。秀水天香的总经理汪家新告诉记者:三峡茶城具体承办的三峡斗茶大赛,将茶叶文化变一团死水为一股活力,企业就是希望有这么一个载体,展示形象,秀秀“肌肉”,只有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企业与企业之间PK出差距,有了差距才会奋起直追,才有发展的动力。这次斗茶大赛就是一剂茶产业的兴奋剂。
三峡创技茶庄的望运海对记者说:这样的斗茶大赛办得很有必要,给了茶企一个展示的机会。我因为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参加这次比赛,但是这次大赛给三峡茶城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参赛单位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开始准备才艺,三峡茶城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我希望今后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企业组织,或者是群团组织,茶人自己组织,类似于斗茶大赛的文化活动要多开展。不说别的,就冲在往年所认为的茶叶淡季(冬季),能有这么多人来到三峡茶城就觉得很有人气。
宜昌十八湾土特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蓉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斗茶大赛,目的不在于得奖,而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给十八湾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十八湾、关注十八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