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

   2012-12-29 18990
核心提示:昨日,中共宜昌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为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定下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的总基调,力争生产总值冲刺3000亿元。省

昨日,中共宜昌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为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定下“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的总基调,力争生产总值冲刺3000亿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作重要讲话。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起步之年。会议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后现代、产城共荣、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市场主导、人才引领、城乡一体的战略要点,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全面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加快把宜昌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即将过去的一年,宜昌市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增幅领先中部、高于全省。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力争生产总值冲刺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额超2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至3个百分点。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公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等七个重大专题规范性文件,就事关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重大事项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形成了制度框架。

会议对2012年度市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以及市纪委向全会报告了工作。(相关报道见02—04版)

昨日,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绘下蓝图:力争“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202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远期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常住人口。确保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15%,把宜昌建成“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新宜昌。有多大?

五年再造一个新宜昌

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模样是什么?

昨日,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给出了答案:“既大又强,特优特美。”

所谓“大”,是指特大城市的规模和经济总量。宜昌市的大,首先体现在特大城市规模上。

市住建委主任张立新说,市委提出了城市框架近期、中期、远期的200平方公里、3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目标,要求五年再造一个新宜昌。市住建委将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行高标准建设。实施跨江发展、两岸并进。要加快东站片区和点军片区的开发和建设,全力打造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的宜昌新区,做到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今年确保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完成城市相关功能设施建设。

为此,宜昌将成立一个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新区建设工作机构。有多强?中部同等城市争第一

宜昌的“强”,是指强大的产业和强大城市功能,让宜昌在长江沿岸同类城市中继续保持发展前列,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中具有保三进二争一的综合实力。

市发改委主任蒋正雄表示,投资和项目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宜昌城市的“大”和“强”,必须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不断跃升上。

蒋正雄表示,我们将积极抢抓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正在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实现新的突破。蒋正雄介绍,按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要求,我们将在铁路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实现新的跃升。同时,结合城市规模和宜昌新区扩大,适应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精心谋划一批社会发展和重大民生项目,比如新博物馆、体育馆、市民中心等,做到一手抓产业项目,一手抓基础设施项目;一手抓经济建设项目;一手抓社会民生项目。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千亿产业和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和百亿园区,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根据目前的调查摸底,2013年全市拟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1844个,比2012年增加48.8%;当年投资额为1711亿元,同比增加83%。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855个,过10亿元的项目有119个。在宜昌市十二五期间的项目库中,目前有近5000个项目,总投资达2.58万亿元。

蒋正雄说,这些项目将对宜昌经济拉动产生巨大作用,可以让宜昌经济总量得到大幅提升,城市功能也将大大增强。有多优?审批项目已达全国醉少

城市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环境的竞争,特别是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全国发展环境醉优、综合成本醉低、经济效益醉好的特优城市,已经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元素。

昨日,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副主任杨德生表示:“宜昌已经成为全国审批环节醉少的城市。目前市级审批程序仅为73个。”

杨德生说,宜昌将推进行政审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便居民就近办理相关事务。同时,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推进行政服务管理创新,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队伍建设三大举措,贯彻执行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努力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环境,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做出更大贡献。有多美?美在宜人昌盛

宜昌之美,美在何处?

全国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国家环保城、国家森林城市……宜昌一大串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已经对宜昌的美给予充分说明。这些荣誉的背后,衬托的是宜昌的宜人之美和昌盛之美。

“未来的宜昌将更加美、特别美!”

昨日,宜昌市城管局局长张毅表示,明年,宜昌将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把绿化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工作来抓。充分利用运河等城中水系,建设更多城中水景,提升城市品位,赋予城市更多的灵气,也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乐趣。

张毅介绍,明年,将对东山公园和磨基山公园进行改造,加快求雨台公园、沙河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还要开展城市主要道路临街立面整治,继续抓好广告及门店招牌规范,净化美化城市空间。此外,还将加大打击违法建设力度,打造“零违建”社区,实施老城区排水设施防涝清淤整治,新增城区停车位1000个以上。

策划:闫承敏采写:记者闫承敏张元媛高炜滨江城市宜昌一角。记者李传平/摄邵健/画道路交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栋栋商业化居民楼也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记者李传平摄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外需不振问题还会存在,但省委省政府把宜昌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力争进入国家战略,大力支持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重大机遇正在宜昌产生叠加效应。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在宜昌建设,宜昌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多极增长、交替领跑的良好格局,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