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昌经济如何精心谋划?市委研究决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会议提出,宜昌要加快向中部地区同等城市首位和长江沿线同类城市前三位迈进,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5%。
2013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10%。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说,这些目标是保底的目标,宜昌要力争更好的结果。主要经济指标应保持全省领先位置;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幅高于全省2至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增幅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50亿元,增长16%以上;外贸出口力争增长10%以上。投资提速夯实发展基础
会议指出,宜昌醉大的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首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扩大总量规模,调结构促转变,必须落实在项目建设这个着力点上。推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确保年度投资规模稳居省内第二。精心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文化项目、城市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扎实推进金帆达化工新材料、南玻精细玻璃和超薄电子玻璃、湖北化肥乙二醇、三峡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平台,按照产城共育原则,全面推进高新区“一区六园”建设。集中连片开发生物产业园、白洋沙湾片区和田家河片区,强力推进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各县市区要在建设好专业化特色园区同时.利用飞地工业政策机遇,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高的产业项目。明年力争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65个,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0亿元。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土地、国有股权、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资产和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做大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采取BT、BOT、发行债券等办法筹措资金,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城市和园区建设。
力争明年实现1家企业上市,新增2家企业进入报备辅导期。产业培育提升经济实力
李乐成说,政府抓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必须是产业发展。
宜昌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宜昌建成世界醉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醉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明年化工产业产值要突破1400亿元,装备制造突破900亿元,食品饮料突破800亿元,新材料突破500亿元。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聚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培育力度,确保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着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托“两坝一峡”区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长江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强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区。办好第四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和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确保全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0亿元。
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效。围绕建设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市、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强市、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市的目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保明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过1100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策划:闫承敏采写:记者张元媛高炜闫承敏策划:闫承敏采写:记者高炜闫承敏张元媛
昨日举行的宜昌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公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的意见》、《关于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市级国有投融资公司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人才强市改革实验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推进三峡枢纽港建设的意见》等七个重大专题规范性文件,就事关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重大事项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形成了制度框架。对城市建设管理、投融资、城镇化、重点产业、文化旅游、人才工作和长江经济新一轮开放开发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重大创新举措。其中,涉及规划、城管、教育等部门管理权限下放,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直接涉及民生。规划部门权限下放
根据《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将城区工业项目、限价房项目除“招拍挂”缓解外的审批事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项目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一般性规划建筑方案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下放到分局。将原由市级负责的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方面的维修养护等下放到区。将部分城管执法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物业服务企业初审权下放到区。市政设施各负其责
市级负责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产业园区除外)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重大绿化园林景观等项目建设。高新区负责所管理的园区除快速路以外的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他各区负责红线20米及以下道路、3000平方米以下绿地项目建设,负责辖区综合整治,负责经市区两级协商确定由区级承担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机制下移
原由实际负责的城区城市道路、人行天桥、排水泵站、地下通道和排水管网的维护、道路停车管理及收费、道路清扫保洁、清理野广告等下放到区。城监支队下的西陵、伍家岗、点军、?V亭大队按区域移交给区政府管理。
16所初中下放到区
西陵区范围内的9所初中、伍家岗区的5所初中,高新区的2所初中均下放到区管理。另外,将西陵区的6所公办幼儿园,高新区的2所公办幼儿园下放到区管理,另将市十八中收归市级直接管理。城镇购房或可落户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的意见》提出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在城镇就业有固定住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可在就业地申请落户;在宜就学的大中专学生,可自愿将户口迁往学校集体户;在城镇购买住房(含二手房)的,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以在购房地申请落户;放宽直系亲属在城镇投靠落户的年龄及年限限制;新生婴儿按随父随母自愿原则及时落户;对在城镇稳定居住一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实行居住证管理制度;鼓励来宜投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落户。首提三峡江铁联运
《关于加快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推进三峡枢纽港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三峡枢纽港建设成为具有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以宜港集团为核心企业,以云池港为中心港区,重点支持建设秭归、枝城、云池三个功能港区,推动“江江联运”、“江铁联运”、“江海联运”。
七大基地获政策支持
《关于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设立市级产业发展基金,采取跟进投资、贷款贴息、股权投入,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发展。到2016年,将宜昌建成世界醉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醉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增两家投融资公司
《关于加强市级国有投融资公司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新成立宜昌高新区投资开发公司、宜昌安居住房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两个投融资公司。
2020年人才资源达80万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人才强市改革实验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求实施“宜昌英才工程”、“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0万。对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给予项目启动资金支持,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列入注册资本。
2016年旅游产值达千亿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两坝一峡”为核心,主城区为依托,创建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平湖半岛文化旅游产业园、钢琴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到2016年,文化旅游产值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