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重点在产业集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上下功夫。”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功能定位。
提及上海,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提及武汉,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武钢、武烟、东风汽车;提及青岛,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海尔、海信。这就是产业集聚带来的效应。一座城市缺乏产业支柱、缺乏产业支撑,就像一座楼房没有地基、没有顶梁,一遇风雨,就有垮塌之忧。因此,强化城市功能,务必紧抓不放。
全面提升宜昌产业集聚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沿江万亿经济走廊这个平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一批全国全省重要生产基地和区域中心。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把宜昌建成全国醉大的水电能源基地、磷化工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食品饮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只有这样,特大城市才有持续动力,人口聚集才有就业岗位,市场培育才有配置空间。
产业集聚,必然带来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对综合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要有特大的综合服务功能、特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特优的综合服务品质与之相匹配。城市规模离开了服务功能,就会有形无质、大而无用、名不副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解决“产业服务不适应市场主体需要,社会服务不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基础设施不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等问题。在城市快速拓展过程中,要坚持规模与品质并重、功能适度超前,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旅,围绕“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好。
宜昌位于汉渝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功能既是责任,也是机遇。要充分发挥这个区位优势,精心谋划重大交通项目,统筹推进“水公铁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高度重视与渝东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融互通,共同发展。要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鄂西南、带动鄂西南。要积极推动宜昌与周边城市政策共同争取、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共同培育、环境共同营造,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