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在旅游行业的作用和位置举足轻重。海南省采取措施,为突出这个群体的形象,要求他们统一着装上岗,应当说再自然不过,这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特殊之处
近日,海南省旅游委员会发布关于全岛导游员统一着装决定,顿时引起关注,媒体很快以“正方”、“反方”对阵的形式,刊登了社会各界的观点。应当说,这是好事,反映出社会对海南旅游业的关注。
该决定要求:“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对全省导游员实行统一着装”。所谓“统一着装”,其实更加专业的说法,就是穿“规定式样的服装”,或称“制服”或“工作服”,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广泛存在。这样做,有利于把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工作或特定人群与大众区别开来,显示这些人群的不同以及他们负有的责任或义务。
人们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今天社会上穿着各种制服的人越来越多,从传统的军人、警察、海关工作人员、邮递员、医生、护士,到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厨师、快递员、送餐员、保安员、志愿者等。这样做,无论是对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群体,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给予了一定的方便。
海南省是目前唯一被国家确定的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其主业,也是海南醉为突出的特色,将来可能越来越如此。而在旅游发展中,导游又是个颇为特殊的职业,他们是旅游行业的旗帜,其作用和位置是举足轻重的。海南省采取措施,为突出这个群体的形象,要求他们统一着装上岗,应当说再自然不过,这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特殊之处。为何社会对此发这么多的感慨呢?看来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
其一,思维惯性。毋庸讳言,这些年来,公众对有些地方政府一些劳民伤财、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的做法非常反感。所以每当一件新事物的出现,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质疑,实属事出有因,是社会的进步,政府部门与公众正常关系的体现,并非坏事。
其二,盼变心切。人们对海南的认识足可以用“爱之深、恨之切”来形容。因此,人们会把政府提出的任何一项举措,诸如导游制服的问题,都直接与彻底改变旅游业存在的顽疾联系在一起。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实事求是地说,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绝非只是这个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同样,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由导游员来承担。
仅就“导游统一着装上岗”的政策本身来分析,应当说这是件有意义的事。这样做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这体现了导游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这个职业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导游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励从业人员主动遵循职业操守和改善行业形象。必须看到,由于多种原因,公众对这个职业了解不多,误解颇深,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应当想办法扭转。
其二,便于社会对导游的监督。政府对这个职业的操守是有明文规定的,是公开的、透明的。制服一穿,导游人员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展示给公众。在社会更加广泛的监督下,会更有利于扬正气,树标杆,有助于导游人员的自我约束,也可以使那些混进这个职业圈内的人有所顾忌,有益于社会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和支持。在海南这个特定的地方更是如此,因为它还承担着“试验”的责任。
关于“统一着装”的讨论仍在进行,这些争议会给大家更多的思考。比如,“形式”和“形式主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要的形式不仅可以有,而且是必须有。比如说“工作服”与“时装”,这也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不可混为一谈,一些地方上的失误或许与此有关。再如,政府政策与百姓质疑。政府在出台某种政策的时候,引起争议是正常的,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述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利于好的政策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政策的修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