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打造人人共享的大众休闲湖泊

   2012-12-18 5020
初秋的清晨,东钱湖从一夜的宁谧中慢慢苏醒,湖边的人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走向湖边,或散步,或打拳,或沿湖骑行。

  晨练的人群中,一位身穿橘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阿姨格外引人注目。手拿扫帚的她,听到身边录音机中传出的舞曲,很自然地加入舞者的队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一幕让前来东钱湖度假的游客张铭感慨不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环卫工跳舞。在其他地方,恐怕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这位阿姨虽然干的是环卫工作,生活中却不乏闲适与惬意。东钱湖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休闲境界?”

  了解东钱湖的人知道,“湖泊休闲 幸福水岸”始终是东钱湖人孜孜追求的境界。

  2009年10月,东钱湖举办首届中国湖泊休闲节,在国内首次响亮地提出“湖泊休闲”的理念,开启了中国旅游业湖泊休闲的新时代。2010年,东钱湖在举办第二届中国湖泊休闲节时,提出并发布了《中国休闲湖泊评定标准》。同时,东钱湖还积极倡议并实际参与了《休闲湖泊国际标准》的制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史济权表示,近年来,东钱湖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按照“国内一流 国际领先”的标准打造休闲湖泊,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休闲湖泊旅游综合体建设,注意满足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人人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天生休闲禀赋

  休闲文化与东钱湖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

  相传早在春秋末期,陶朱公范蠡灭吴有功,贩陶致富,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携爱侣西施隐居东钱湖畔,过上了中国传统文人向往的“隐逸”生活,进退自如,忧乐两宜。

  范蠡成为中国的商圣和财神,创造了东方财富、智慧、事业、爱情“全丰收”的醉佳案例,他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美丽的传奇。他们的隐逸生活成为后人眼中幸福的代名词,并给东钱湖留下了隐逸、休闲、幸福的基因。

  东钱湖人春采山茶、秋赛龙舟,捕青鱼、摸蛳螺,民风淳朴,其乐融融。休闲,已成为东钱湖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生活态度。

  东钱湖的休闲特质得天独厚。湖面面积20平方公里,环湖45公里,八十一岭环抱,七十二溪流注,三十六村错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东钱湖旁就是福泉山,山水相依,仁者智者自得其乐。

  在元代诗人袁士元的眼中,东钱湖比西湖更清更幽,更适合心灵的放逐,他写道:“尽说西湖足胜游,东湖谁信更清幽?”明代大才子徐文长赞叹东钱湖的浩淼:“湖平孤屿出,天阔万峰来。”而天一阁主人范钦则吟咏东钱湖的悠然:“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宁波城的崛起,东钱湖与城市毗邻,却又若即若离,充满自然的野趣与从容,成为都市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理想去处。

  自驾客们停车驻马,进得湖畔,一片令人吃惊的美色扑面而来:湖面上碧波荡漾,泛着一圈圈雪白的小浪花。湖中漂荡着几叶木舟,远处是层峦无尽的山岭。这里山绕湖,湖抱山,山的绿倒映在湖水里,把水面也染成了一汪青翠。

  这一派湖光山色的景象,特别适合都市人收放身心。郭沫若先生曾以“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词赞誉东钱湖,更增添了东钱湖人打造休闲湖泊的信心。

  东钱湖得天独厚的休闲特质,在这个高速向前奔跑的时代,价值尤显突出。当无数人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中迷失自我时,“深呼吸、慢生活”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休闲度假也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按照旅游业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产业将由观光式的旅游迈向休闲度假式旅游。从2008年起,我国的人均GDP就已突破3000美元,跨过了休闲旅游的门槛。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