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旅游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成就,但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坦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对于公众对旅游休闲日益增长并不断变化的需求,我国的旅游组织方式和服务水平仍然落后,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日前在山东莱芜雪野召开的2012“雪野围炉·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趋势论坛”上,戴斌分析说,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连续出台了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和若干旅游景区门票下调等一系列惠民措施,虽然带来了交通拥挤等问题,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低收入阶层的城乡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通过这次考验,也集中暴露出我国旅游业存在的不足。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此次论坛上表示,未来5~10年中国旅游将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即使部分消费者进入休闲度假时代,休闲度假也不会像国外人那样,光呆在一个地方晒太阳、喝啤酒,他们还是喜欢到周边走走看看,观光景区仍然是度假设施的吸引物。
戴斌解释说,我国民众观光、休闲和度假旅游的普及化程度还不够。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2011年的国内旅游出游率仅为1.4次,其中又有60%以上只是进行了探亲访友等非典型旅游活动。城镇居民的人均出游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11年,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元,这其中还包括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本消费。
“你不能说本地是某个名人的出生地或者曾经工作的地方,游客就会来。也不能说这个地方山水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就必须来。更不能保证你通过广告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旅游市场就发展起来了。”戴斌认为,地理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并不必然等于旅游资源,只有当地方资源形成对客源地的吸引力的时候才可能成为核心旅游资源。
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总裁贾云峰提出,我国的旅游营销形式陈旧,基本上是“老十样”,包括“只能免费赠送样本和画册、罗列景点无观点旅游图书、自娱自乐大型活动和节庆、为别人送钱立名演艺活动”等。
首旅集团首席专家李庚提出,未来发展旅游,要让游程慢下来、游客住下来、体验深起来、消费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