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发现东汉大墓 有望实现原址展出

   2012-12-18 4740

  昨天,广州市考古所向外界公布了近期的重大考古发现:近日,广州动物园在进行犀牛馆场地改造工程时,发现4座分属东汉、南朝、隋和明代的砖室墓。其中东汉砖室墓,是广州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结构保存醉完整的东汉砖室墓,目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在进行之中。

  大墓有“券顶”与合葬“暗道”

  本次发掘的东汉墓依山势面西而建,墓坑平面略呈“中”字形。墓室全长9.74米,横前堂长7.13米,内部面积则接近30平方米。

  该墓墓室结砌工整,使用红黄、灰黄、青灰三色纹饰砖砌成。墓室的封门及额墙均保存完好。而醉为难得的是,此墓甬道、横前堂和双后室的“券顶”也保存完整。

  据介绍,该墓为东汉典型的砖室墓风格,是夫妇合葬墓。古人认为,墓地等于是人的“阴宅”,即人在地下的房子。因此,墓葬也完全按生前在地上的规格仿制。该墓坑前有斜坡式墓道,而内室则分为甬道、横前堂和并列双后室,一如传统“前堂后室”的房屋格局。两个棺室之间还有门道彼此相通,寓意夫妇二人可以不通过客厅而相互往来。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绍,广州地区自1950年代以来,发掘的东汉砖室墓近400座,多数被严重盗扰,十有八九“券顶”都已经被破坏。然而本次发现的“券顶”却基本完整保留下来,更显此次发现之意义重大。

  墓主陪葬胡人俑栩栩如生

  本次发现的东汉大墓曾遭到严重盗扰,甚至两个后室的绝大多数底砖也都不存。墓主尸骨消失无踪,随葬物品亦多已不存。

  东汉大墓形制巨大,是否说明墓主身份尊贵?考古人员表示,由于大墓中目前暂时没有出土带有文字的文物,因此无法进行猜测。但考古队员从本次在横前堂清出的劳作俑、牲畜俑、陶屋、仓、灶、井,以及碗、罐、盂和较多的陶器盖看来,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然而由于没有在墓穴中发现文字,因而无法进一步推断墓主人的具体身份。

  本次出土的5件陶俑烧制火候高,形态各异,面部表情均栩栩如生。其中2件人物具有典型西域特征,推断为流行于两广地区的胡人俑。而牲畜俑方面,现场展示的有猪、牛、鸡,均属财富的象征。而作为陪葬品的陶屋,估计仿照主人生前房屋而制。陶屋呈三合式,分为两座,其间有望楼相连,反映东汉时期广州地区的建筑风格。而陶屋内部还有微型的劳作俑和牲畜俑,进一步体现主人家当年的富裕生活。

  本次墓葬从7月初发现,经过1个月的发掘,到本月初已基本结束。易西兵介绍,该墓保存了完整的结构,直观地表现出当年岭南丧葬风俗。过去发掘的砖室墓进行公众展示的不多,而目前考古部门正与动物园方面协商具体的保护措施,有望实现在原址上向公众进行呈现。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