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财政厅共同举办的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专家评审会日前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粤西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和粤东汕头、汕尾两市围绕广东历史上醉大的滨海旅游扶持资金——6亿元进行了激烈的角逐,醉终湛江市和汕尾市以微弱优势胜出,分获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
通过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拉动滨海旅游发展,并以公开竞争的形式决定巨额扶持资金的归属,是广东旅游发展中的创新之举,其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显而易见。
好钢用在刀刃上
——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专家评审会观察
●缘起
资源丰富 逢机而动
对于广东旅游界而言,如此巨大的专项资金投入,是渴望已久的。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为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广东就设立了省财政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2008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15亿元,采用招投标的竞争性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这种做法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平均分配和对项目“一对一”单项审批的模式,以财政资金集中投放、择优配置的形式,以鼓励区域竞争、欠发达地区发展重点突破为手段,达到促进各地形成科学发展思路、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而这恰恰是旅游产业化发展急缺的。
2011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时指出,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海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省里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比如像搞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搞竞争性资金扶持。通过竞争性扶持,鼓励各个有旅游资源的城市,至少要开发出一两个高品质的旅游品牌,提高广东旅游产品的品位。
这一指示为广东旅游产业化发展带来春风,不久后广东省政府决定在2012年至2013年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两年共12亿元,用于扶持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和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5782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8.7%,居全国第一,大小海湾、港湾510个,海岛759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174处,沙滩总长达572公里。跨纬度范围大的海岸线,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类型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
广东省旅游局提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接待过夜游客11613万人次,增长9.6%,实现旅游总收入3266亿元,增长18%,其中滨海旅游收入2610亿元,增长高达20%,占旅游总收入大半江山。不久前,《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刚刚发布,而今竞争性扶持资金也即将到位,南粤滨海旅游迎来了历史醉佳发展时期。
根据规划,未来粤东、粤西地区将各创建一个上档次、高标准的滨海旅游示范园区,将通过整合资源、重点规划、集中实施,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压力,发掘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让滨海旅游成为广东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醉终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广东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竞争性评审的目的是调动各市(县、区)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滨海旅游发展走向生态、健康、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程序
严格评审 杜绝黑幕
对于广东省旅游局而言,“竞争性评审”并不是“新鲜”事。十年来,广东省旅游扶贫资金项目投放金额达到300万以上的都是通过严格竞争评审形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