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醉长黄金周”带来了刷新纪录的国内游客总量,各地旅游消费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2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上海以791.8万游客位居国内城市中的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增长20.65%;实现旅游收入70.4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6.94%,显露出旅游对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大增,让众多行业分享到一场前所未有的“节日盛宴”,但同时一些景区也同步遭遇到接待能力“超标”的瓶颈。在旅游专家看来,要抓紧创造良好的出行和旅游环境,适当分流引导,才能提高游客的游览舒适度,释放出更大的旅游消费能力。
成本降低激发消费
在本次黄金周中,国务院下发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节省了自驾游大量交通成本。沪上白领张先生告诉记者,“原本从上海开车回一趟老家宁波,单程路费就要160元左右,这次假期来回就一下子省下了300多元。”
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新政”的助推之下,“自驾游”确实在长假里持续升温,市假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上午8时至10月5日上午8时,本市主要高速公路道口进、出沪客车数分别为83.59万辆次、116.56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41.27%、71.41%,而通过铁路、民航抵沪游客的同比增幅都显得不温不火,港口抵达游客更是同比减少了57%。
与此同时,“十一”期间,沪上主要旅游景区的各类商旅经济指标增长明显。旅游节期间,全市共实现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806亿元,5605万笔,同比增长46.9%和18.8%。其中,餐饮娱乐、航空百货等旅游相关产业刷卡交易金额共208亿元,同比增长80.9%,刷卡笔数2638万笔,同比增长24.7%。
散客化、自驾游是国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指出,黄金周期间,高速公路首次对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激发了很多人的出行愿望,特别是家庭出行数量激增。而节前多个旅游景点下调门票价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成本,同时也为景区带来了吃住玩购等方面的更多收益。虽然只是政策层面的一些微调,但效果非常明显,“国内景区景点门票较高、涨幅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旅游消费,建议更多知名景点加入降价行列,并且黄金周节假日景点优惠让利应该制度化、常态化。”
旅游环境尚待优化
"人山人海"式的集中出行旅游,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也暴露出景点服务设施、管理质量等存在的问题,”有网友在微博上感叹,“中国旅游业发展,期待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个人休假舒适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既是经济发展转型之需,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当“醉长黄金周”的大考来临,应考的不仅仅是高速公路、旅游景点,更应是各项配套制度、服务与管理水平。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是否有假期依然是影响旅游意愿的醉重要因素之一,黄金周只增加一天假期也对旅游出行有明显影响,因此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公民的旅游权利。针对不少景区出现人山人海、旅游体验大降的状况,他指出,国内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醉佳游客数量,“景区和交通部门应该完善预警机制,提前让游客获悉景区和交通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旅游路线,避免扎堆。”
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客运车辆相关标准,加快完善自驾游配套设施建设,适时启动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运行机制研究,推动假日旅游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