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变身购物街 文化何处安放

   2012-12-18 4540

  如果说偏岩古镇不是资本的“宠儿”,渝北龙兴古镇就幸运得多。然而,被浙商相中并投资包装后,这个有着丰富历史沉淀的古镇却未能幸免于“难”。除了修建一条门窗格式统一的仿古街,外来资本还买断经营权收费。由于住家户与景区“混搭”,除了市井气息,古镇里同样充斥着阵阵麻将声。

  原因

  资本产权制约文化保护

  与历史文化相冲的因素充斥着我市大小古镇,实际上,由于古镇开发商对其文化本身了解不够,缺乏挖掘,文化保护遇到运营资本和产权不明晰等问题。

  磁器口古镇管委会产业处处长何陵芸称,一直以来都很难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醉头疼的是,古镇房屋的产权大部分属于私人、房管所或相关单位,并未集中在政府手中,管委会只负责收物业管理等费用。由于房屋产权大部分属私人或单位,管委会的“管理”职权被架空。

  而在偏岩古镇,由于缺乏资金,尽管当地政府从2007年便开始着手古镇文化保护,但一直未见起色。此外,要对古镇进行维护也很难。古镇上很多建筑都成了危房,亟待修复,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一直无法操作。金刀峡镇相关负责人唐先生告诉商报记者,古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动辄上百万元,但钱从何而来仍是未知数。

  产权不明晰、管理遇阻、外来资本涌入古镇逐利、古镇变麻将街、乱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龙兴古镇城建办任主任无奈地说,针对这些现象进行过多次劝说,均未有多少效果。

  措施

  地方政府纷纷自救古镇文化

  针对日趋流失的古镇文化,一些地方政府也正积极寻求自救。

  偏岩古镇的武庙、禹王庙和古戏台现已被列为文化保护遗产,由于武庙的产权几年前被私人买走,当地政府正在商谈恢复产权。如今修缮这三处遗产的事宜已提上日程。初步构想是将唐门彩扎工艺搬到镇上来,类似于乌镇的印花蓝布印染手艺,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彩扎手艺,同时成品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出售,制作出来的龙头狮头等可以用于演出。舞龙舞狮演出又离不开锣鼓,这样,就把耍锣鼓的手艺也带进来了,形成一个整体。

  磁器口古镇也计划筛选十个重点院落,打算通过重新改造、文化包装等形式,为展示古镇文化多开几扇“窗”。另外,为契合我市创建老字号集聚区,古镇正计划引进“重庆老字号总汇”项目。

  地理论见

  保护古镇文化需科学规划

  如何让重庆的古镇文化重放光芒?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认为,我市虽然有丰富的古镇资源,但多数古镇规模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规模中充分挖掘文化,值得深思。他认为,专业的眼光和优秀的策划,是对古镇开发的整体引导,是打造好文化的基础。如何巧妙抓住游客对怀旧的追寻和文化的回归,同时还要兼顾休闲放松的氛围,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策划很重要,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