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植树节期间,单位组织到百里荒植树,据说今年植树节的主题跟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有关,因为百里荒是电影中山楂树的取景地,所以与其说到那里去种树,不如说去种植一个关于爱情的理想。说到百里荒,我还有一个牵挂了二十年的心愿,就是想看看它的今天变成了什么样子,因为这个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也曾经埋藏着老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一段深情的梦想。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到原宜昌县广播电台当记者,正好赶上台里的两位老记者汪大先和廖桂英写的通讯《金银重洒百里荒》在省里获奖,通讯的主要内容是:海拔1000多米的百里荒相传是一个遍地金银,人民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由于战乱使这里凋敝不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经过华中农学院的专家考察论证,认为百里荒是不可多得的内陆优质草场,一批年过半百的老专家挤在农民低矮的土胚房里,在嗍风怒号的晚上为农民描绘“牛羊满坡金满坡”的蓝图,在骄阳似火的中午为农民选择醉适宜生长的牧草,历经好几个春夏秋冬,终于培养出适合发展高山牧场的三叶草,并帮助农民成功养殖了一种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细毛羊。这篇通讯所描绘的幸福美景以及通讯获奖的级别,在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记者眼里简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于是我一直对百里荒有一种朝觐般的崇拜。今天终于来到梦里寻他千百度的百里荒,汽车沿盘山公路一直上行,公路两边都是近两年新盖的小洋楼,还有一两栋别墅坐落其间,大部分的房前都停有机动车,偶尔有三两名妇女在门前开满桃花的树下闲坐,她们知不知道几百年前关于百里荒的传说?她们有没有参加《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在我眼里,她们已然是传说中的主人公了,她们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创造的生活,这不是静秋的理想吗。
走进百里荒高山生态农场,这里没有碧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旧梦,二十年世事沧桑,远离尘世的它又融入了另一个人的理想,这个人就是胡云东,我看着他兴致勃勃地接受记者采访,他的脸上洋溢着理想的喜悦与自豪,就像一个小孩子在谈他的压岁钱,看着这个年过半百,激情飞扬的胡总,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在武大校园里见到的那个思维严谨,充满理性的胡主任。那是二年十多年前我即将从武汉大学毕业,在那个樱花烂漫的季节,我遇到时任宜昌县政研室副主任的胡云东,因为他是同学的哥哥,因此见到他总觉得他很严肃,他是代表宜昌县政府到武汉大学招聘毕业生的,那是1990年,人们对大学生自主就业这个概念还非常生疏,还有在那个特殊时代人们把政府——当官——官倒和腐败这些概念混为一谈,他走进同学中间却成了同学质疑的对象,大家七嘴八舌向他提问,问题中带有明显的火药味,他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解释同学们的问题,并引导这群自恃才高的年轻人学会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这次武大之行,有五名大学生跟着胡副主任来到宜昌县,经过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他们都在政府各部门走上了领导岗位,不知道他们是否都成就了自己的理想。而当年的胡云东却在仕途一帆风顺时放弃一切,只身到百里荒去开发生态旅游农场,他在这里一干就是16年,胡云东的理想与张艺谋的理想在2010年不期而遇,定格成百里荒那颗不知默默矗立了多少年的山楂树,由大师亲自打造的爱情理想为胡云东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把“种植山楂树,情定百里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吹进远远近近每一个人的心中,无论男女,不分老幼,谁的心里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呢,从商业运营的角度,你不能不佩服这位政策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出身的商人的过人之处,但是从个人情感出发,我们应该真诚感谢这位大手笔的胡总为我们打造了百里荒——这个寄托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