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2012-12-18 3140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抓提升、增效益,旅游业得到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8.9%,其中:入境游客97.7万人次,旅游创汇3.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6%、15.8%。所有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入境游客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

一、着力转变指导方式,协调联动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协调,注重从纯粹业务指导向全面综合指导转变,从单一部门指导向协调联动指导转变,借势借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多方驱动的大统筹、大协调的工作格局。积极与国家旅游局沟通协调,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抢机遇、争资金、上项目。早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的2010年,省政府就与国家旅游局签订了《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明确了局、省支持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任务。2011年和2012年,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连续两年进行局省年度旅游会商,就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景区建设、旅游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对接协调,形成了国家旅游局支持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国家旅游局明确在国务院32号文件的战略思路与框架下,支持和协助河南省做好建设中原旅游区的相关工作,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沿黄河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区两带”建设和黄河之旅、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品牌,支持在河南省建立中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训中心、举办第三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河南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省旅游局分别与洛阳、焦作、许昌、信阳、平顶山、济源、开封、漯河、三门峡、周口等市政府签订了局市旅游合作备忘录,签协议的10个省辖市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3.3亿元。省旅游局先后与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扶贫办、省文化厅、省民航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气象局10个省直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了旅游与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步伐。省政府调整了“省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指导委员会”,对28个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重新明确。去年年初,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了48个省直部门17大项80条任务。在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通报了48个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市县和旅游景区进行调研,并多次对旅游工作给予批示,提出要求。省人大、省政协多次听取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组织开展旅游调研,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建议。聘请100名人大代表、100名政协委员作为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动态监督。成立了河南省旅游专家委员会,为11名旅游专家颁发了聘书,加强了与旅游院校、旅游专家的合作交流。分别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签署了局校合作协议,组织全省13家校企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连续两年举办河南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共有3840人当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多业共生的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坚持全要素培育、全领域拓展、全景式打造、全业态融合,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积累发展后劲。2010年以来,全省又有清明上河园、殷墟等7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上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老牌景区,河南省5A级景区达到10家,接近全国5A级总数的1/10,位居全国前列。登封嵩山少林、洛阳龙门、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等10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综合提升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大大推动了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全省五星级酒店11家,另有8家通过国家评审或试营业,在建20多家,目前已引入美国万豪、喜来登、法国雅高等10多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特别是2011年,全省新评星级饭店43家,90%以上的县(区)都有了星级饭店,实现了四星级(含四星以上)饭店18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253家A级景区,503家星级饭店,1101家旅行社,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0年以来,省旅游局实施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连续三年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先后安排专项资金对128个特色旅游村和10000多个农家乐进行重点扶持,推动85个项目开工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投资7.02亿元。同时制定下发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标准》,新增就业人数4万多人。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70万人次,创收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红色旅游发展较快,全省红色旅游资源已有647处被命名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306处被命名为县级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60处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家,全省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26家。红色旅游A级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16家。经过上下引导和大力培育,全省旅游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提高了旅游综合效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信阳时空之旅》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禅意少林》等室内旅游演艺节目进入编导创作阶段,夜游龙门已经成为龙门景区新的亮点。南召莲花、鄢陵花都、鲁山下汤等10大温泉,形成了功能全、覆盖广、影响大的温泉旅游经济带。洛阳伏牛山、西峡老界岭、登封嵩山等10大滑雪场市场反映良好,拉长了河南的旅游季节。目前全省已有郑州方特欢乐园、开封万岁山水世界、济源西滩岛等20大主题游乐园,内乡宝天曼、尧山大峡谷、新乡九莲山等30大漂流,全省形成了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保健康体、户外游乐、运动探险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群。同时,为确保旅游业要转得好、升得快,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全省在建旅游项目376个,总投资2035.3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投资1567.8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旅游投资105.8亿元,招商引资3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5%。2010年以来,省旅游局先后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省农信社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今年6月15日,省旅游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召开全省旅游企业与金融单位深度合作对接会,69家银行及分支机构与10个旅游产业集聚区和47家A级旅游景区进行对接洽谈,共44个项目得到141.4亿元的金融贷款合同。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