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盛宴,已越来越近。在宜万铁路通车后,宜昌旅游将迎来又一次交通“大提速”,对宜昌而言,高铁的开通,不仅是交通速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宜高铁开通后,宜昌的旅游产业将醉先受益,再次迎来大发展的契机。
现状交通成为“拦路虎”难入全国大旅游协作
近年来,宜昌突出精致建设、活力营销、温馨服务,全面推进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昨日,笔者从宜昌市旅游局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30.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2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35.8%。
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宜昌旅游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交通问题成为旅游发展首当其冲的“拦路虎”。
宜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品位高,旅游精品比比皆是。但由于受交通限制,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全国大旅游协作区域里去。在很多人看来,旅游交通的闭塞是宜昌旅游无法回避的醉大局限。宜昌地处鄂西,山区居多,铁路公路等交通受地形限制,颇多不便,与全国各发达城市交通连线较少。虽有三峡机场支持,但由于山多雾大、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经济腹地较少,因而机场运输能力有限,长江水路发达,但大多为农产品居多的初级产品运输。“宜昌虽然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处中西接合部,且距离省会城市还有300公里左右,很多游客颇感不便。”在采访中,谈及宜昌旅游现状,很多业内人士都表达了同一样看法。
不仅如此,宜昌在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有旅游专家认为。
机遇融入高铁“网络”“快旅慢游”将成现实
“如今,汉宜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借助这条高铁,省内、省外城市的游客来宜旅游更加便利。”宜昌顺达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朱光英满怀期待地说。
据了解,高铁通车后,宜昌到武汉的时间将缩短至90分钟左右,发车密度在1小时之间,届时宜昌至武汉基本实现铁路短途“公交化”运营,宜昌和武汉的联系将在时间上大为缩短,对宜昌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高铁开通后,宜昌+1.5小时=武汉,有利于构建汉宜旅游一体化。”宜昌市旅游局局长柳兵说,武汉历来是宜昌的重要旅游客源地,汉宜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汉宜两地旅游出行更加便捷,有利于宜昌和武汉实现旅游的双向互动、客源对流,宜昌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休闲后花园,变成了现实。
同时,宜昌借助武汉这一全国高铁枢纽中心城市,正式纳入中国高铁网的覆盖范围,宜昌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宜昌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等地区之间将形成6至8小时的“同城效应”。届时,宜昌旅游客源市场半径由中近程延伸为中远程,客源市场将得到极大拓展。
宜昌市旅游局局长柳兵认为,届时,人们在传统习惯上对旅游景点的心理距离将被彻底打破,“快旅慢游”(快速到达、慢速旅游)的旅游格局有望形成,将提高游客的出行质量,延长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宜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应对各方“谋局布子”建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交通格局的改变,旅游业感受醉快。在这场高铁盛宴中,宜昌将从中收获良多。而旅游将是步入高铁时代后,宜昌掘到的第一桶金。
汉宜高铁开通为宜昌旅游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宜昌已经有所谋划,努力把宜昌建成三峡旅游龙头和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交通条件改善后,高铁沿线城市成为宜昌旅游近在咫尺的“蛋糕”。今年初,在宜昌市旅游局的组织和协调下,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西陵峡风景名胜区、三峡晓峰旅游区、车溪民俗旅游区、清江画廊旅游区和宜昌交运集团成立了“爱上宜昌”城市与旅游营销联盟。并于4月份起,沿高铁吆喝宜昌山水,针对安徽、湖南、广州等主要客源地市场推出免费游三峡活动。向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投放100万张景区有奖刮刮卡,提供10万个免费畅游宜昌各大景区的名额。
宜昌各个景区也在行动,以高质量服务迎接高铁游客。三峡大坝旅游区坛子岭观景点两条新建的上下行手扶观光电梯正式对游客开放;清江画廊风景区游客中心、游船改造升级;柴埠溪景区新建索道……
据介绍,今后,宜昌将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推动宜昌若干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切实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有序发展高星级酒店,大力发展中档酒店,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以及加大导游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