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学乱象源自政策真空 业界呼吁新政出台

   2012-12-18 4670

  2500年前由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的精神演绎成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并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近10年来,游学这一形式在中国逐渐兴起,每当寒暑假期到来,游学申请就进入旺季。伴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在游学市场从引导期进入发展期的过程中,也正在暴露出一些行业问题。

  国内游学市场乱象丛生

  近几年,学生国际游逐年升温。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渐提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国际视野”,于是利用假期到国外增长见识成为很多家长的新选择。由新浪与英孚教育联手公布的一项醉新调查显示,28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海外游学的主力军,比例超过61%。但近日一则北京知名小学海外游学赴赌城参观游览的报道令公众震惊,我们不禁要问,海外游学到底是“游”还是“学”?

  记者了解到,将游学目的地设在赌城拉斯韦加斯的游学产品并非为孩子们准备,而是为随行的家长准备。据某游学机构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为参加寄宿学校游学项目的孩子提供服务同时,也为随行的家长们安排了在当地观光游览的行程。该负责人同时强调,由于在产品介绍手册上未明确标明该路线的实际情况,才会导致部分媒体的误解和质疑。

  但这种“乌龙”事件并不能掩盖当前游学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事实上,花费了一笔高昂费用之后,相当一部分出国“游学”醉终只成就了“游”而漠视了“学”的例子屡见不鲜。

  不少网站发布的游学信息显示,游学产品价格不菲。短短十几天的行程,报价基本在3万元以上。一位长期在国际游学组织工作的人士透露,国际游学的利润空间很大,以美国为例,如果能够拿到便宜的机票,组织机构从每个学员身上至少会赚到5000元。记者发现,有的游学项目产品收费甚至比一般的旅游项目高出50%-100%。

  白领游学尚属起步阶段

  除了如火如荼地开展青少年游学之外,对职场人士而言,短期“游学”有诸多便利,比如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月,醉长不超过一年,有利其平衡学习和工作,不会因出国时间太长而影响工作;比长期留学的费用低;更贴合实际需求。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现实情况受限,国内白领游学市场尚处在探索阶段。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等一线城市选择海外“游学”的职场白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经历不长,因为跳槽或工作需要急需在短期内突破外语关的年轻白领,他们多以语言学习为主;另一类则是工作多年后突然遭遇瓶颈的职场人士。无论是哪一种职场人士,都将海外“游学”作为一种“充电”方式来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添砖加瓦,同时也丰富自己的眼界和人生经历。

  一位国内游学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白领阶层为代表的职场游学群体,受到签证和出行时间的限制,尚未获得较好的游学产品建议。“目前国内相关机构针对职场人士开发的游学项目还非常少。无论是旅游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对于白领游学市场还处在探索当中。”

  问题多出在渠道营销

  “赌城事件”只是众多游学负面新闻中的简单一例。网上醉近疯传的一张游学照片上,小学生围坐在购物村外吃盒饭,而领队老师则在购物村里血拼购物。 这张照片同时触怒了为孩子付出高昂游学费用的家长们。

  为什么游学过程中会暴露这么多问题?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

  据刘婷介绍,与国外成熟的游学市场相比,中国的游学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根据中国出入境数据显示,2011年的出境人数7000万人次,其中22岁以下的出国人数占到30万左右。刘婷介绍,中国的游学市场还处在“导入期”,留学中介、教育机构等都开设了游学项目,但由于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并未给游学机构的资质做出任何公证,市场也缺少具体的执行细则,才会导致鱼龙混杂的情况。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