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保护的杨湾村,很多老建筑被无序占用
缺钱保护的杨湾村,很多老建筑被无序占用
因为没钱保护,杨湾村很多有价值的老建筑已经岌岌可危
明月湾古村因为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得到了妥善保护,但谁也无法保证,这样的投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数代同居同耕同乐的古村落,犹如世外桃源般祥和宁静,这样的古村落,在苏州共有17个,其中的11个如明珠般洒落在太湖边。如今,经过了近10年的保护探索,这些古村落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面貌,以陆巷、明月湾为代表的古村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而同样有着数量众多明清古建筑的杨湾村,却是一副满身疮痍的模样。同为古村落,为什么两者相差这么大?通过连日来的走访和调查,目前苏州古村落的保护醉主要问题是缺钱——房屋主人无力修缮,政府也无力承担全部的古村落保护投入。即便是那些因财政投入较大而保护得较好的古村落,政府也没有财力一直投下去,而正因为政府财力有限,诸如杨湾村这样的古村落,就有可能“照顾”不到。为了解决缺钱的问题,苏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其核心点就在于打破民间资本投资保护古村落的政策瓶颈——村落中的古建筑则可以由政府或国企打包回收,转宅基地为国有土地。改变产权人后,古建筑的修复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来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还能买下房屋,以实现更长久的保护和稳定的收益。对于古村落保护这个老大难问题而言,苏州的破局之举到底效果如何,目前还有待观察。
■缺钱的杨湾村
很多古建筑成了危房
杨湾村与陆巷同在苏州吴中区东山镇,也是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这里不仅明清建筑数量多,而且档次极高,光国家级文保单位就有元代轩辕宫、明代怀荫堂与明善堂三处。然而,今日的杨湾,却没有像陆巷、明月湾那样光鲜亮丽,村内所存的39处明清建筑损坏得十分厉害,大多数处于“危房”状态。
历史上,杨湾商业发达,人口众多,老街上当铺、杂货店、客栈、书场云集,热闹非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杨湾老街就已闻名大江南北,游人云集。不过,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杨湾老街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入口处是一面水泥砌成的墙,留着约能同时通行两人的拱门,因为没有明显的标识,第一次来,没人指引很容易错过。
杨湾古村内有一条著名的“明代一条街”,与两侧的街巷构成“鱼骨”状村落格局,加上通太湖的杨湾河直达杨湾浜场,形成了水陆并进的交通格局。古街两侧的幽幽小巷里,元、明、清和民国多个朝代的建筑比比皆是,村里共有30多口古井,5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就有10多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