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枝江百里洲的母亲来电话让我给她送500元钱回去,说是周末要赶情,可我要加班抽不出空,开车送一趟来回100多公里路,烧油再加上过路费也要百把块钱,实在不划算,不知如何是好。”近日,三峡宜昌网上,网友拍拍球发帖求助。
有人跟帖:“给老人办一张银行卡,把钱打卡上,让她自己去银行取啊!”
拍拍球回应:“老家距镇上太远,取个钱十分不方便,她手里的银行卡都没怎么用过。”
网友蒸蒸日上跟帖:“让老人家问哈村里有没固话支付终端,听说现在银行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乡镇,还到了村,可以直接在村里取钱了。”
半天过后,拍拍球回贴,“还真的在距离老家2公里的一家农资商店找到了‘转账电话’,老妈刷卡转账,从商店领到了500元现金。”
记者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数据显示,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及以下网点数量370个,延伸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银行机构网点数269个。截至今年9月末,我市所属9县市区ATM机安装达到了462台,乡镇覆盖率达94.19%;POS机5230台,乡镇覆盖面达到了85.93%;1362个行政村布放固话支付终端5687台,村均4.18台,固话支付终端覆盖率达到了100%,宜昌城乡支付结算渠道已基本实现无缝对接。
去年背着现金跑,今年钱从账上来
枝江市安福寺镇七里冲村村民张亮今年卖得2万多元橘款,交易一完成,江苏橘商就通过村里的转账电话将钱转到了他的账户上。而去年这个时候,他顾不上疲惫,骑摩托车和爱人赶到安福寺镇上,把4万余元橘款存进了银行。“商贩们不用背着大包现金到处跑,我们农户也不必担心收到假币,钱直接进账户,安全又省事。”张亮说。
距离张亮家不远的胡家畈水库堤上农资超市里,购买农资的一村民告诉记者,原来购买数千元农资需要带现金来付款,若手头没有,还要到镇上银行去取,现在只需要通过转账电话,将卡上的钱转账到超市账上就行了,跟城里人刷卡购物一样方便。
超市老板说,自从今年安装了转账电话,进货付款都没有用过现金,把钱转过去,那边就发货过来。还可以帮助农户查询银行卡上余额,实现小额取款等,对不方便赶往镇上取款的农民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有的孩子在外上大学,家里要给孩子寄生活费,一般都是把钱交给我,我再将钱转到学生们的账上,这样既不会耽误农活又安全可靠。”转账电话的功能如此强大,仿佛一部农村柜员机,有村民笑称。
银行村村通,百姓家家乐
“我们每个月把钱打进老人卡里,他们在村里的村村通可以随时支取,还没有手续费。”兴山县古夫镇一温姓居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兴山县农村合作银行在古夫镇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都布设了固话支付终端,被村民们喜称“村村通”,可以实现取现、转账、查询、支付等功能。
网友海洋发帖称,一次到兴山的路上吃农家饭后试着刷卡,没想到真的刷卡成功了,当时都感到很惊奇,深山老林里竟还有如此先进的POS机。一问才知道,该县不少乡镇农家乐和超市都安装有POS机,不论是游客还是村民消费,都可以实现刷卡支付。
正在浙江金华打工的宜都农民谢姓夫妻俩在网上告诉记者,他们常年在浙江打工,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宜都后先在枝城停留,将卡内钱取出,再带回乡下使用。现在他们每次回来都径直回家,等需要购买过年物资时直接刷卡,刷卡取现比原来便利多了。
在广州东莞务工的姜澜说,为了避免回乡取款麻烦,她都会随身带现金回秭归老家,有一次刚下火车就遭小偷,1万多元现金被盗。自从近几年来茅坪的POS机和ATM机增多,村里装有了电话POS,她回来只带张银行卡,乘坐火车“高枕无忧”。
网友小家鱼留言说,她今年夏天休假回远安乡下老家,亲戚家安装了宽带,她就在那里上网买衣服,没想到她开通网银的那张银行卡上钱不够支付。正苦恼时,村里一部转账电话救了她的急,她成功从A卡向B卡转账。那个假期她在安静的乡下过足了网购瘾。
各项补贴和代扣代缴都从卡上走
随着银行卡受理网络延伸至乡村,很多偏远的农村百姓都能在家附近取到现款。
村民肖某既有移民补贴又买了农村养老保险,从60岁那年开始她与城里人一样在“工资卡”上领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家里水电费在邮政卡上代扣,农业补贴、移民补贴和养老保险农行代发,不论哪样钱都是从卡上走,每个月还给我发短信,根本不用我操心”。
担任村主任助理的张亮说,该村一部分老人即将70岁,其中有几名老人没子女,今后这些老人在支取养老保险时,就可以通过村里的转账电话进行,不用找人到镇上帮忙取了。“其实与在柜面取现金一样直观,因为每次转账后都会有凭条打印出来。”农行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暗访各银行,网点齐全服务热情
有网友质疑,银行服务网点迅速增多,服务态度会不会跟不上。11月28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网上查询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枝江市有29个服务网点,中国农业银行在枝江市有22个服务网点。拨打95599找到农行安福寺分理处的电话,一名工作人员接听了记者电话,记者告诉对方,母亲在该镇邹家冲村,急需500元现金,因不方便到镇上取款,问农行在乡镇以下还有没有方便支取现金的网点。
工作人员迅速回答,该村有两处转账电话可实现取现,并告知了两处的姓名和电话,同时还热心地帮助找到了距离母亲家较近的另一处转账电话地址和联系方式,耐心讲解使用方法,以及转账电话功能等。
记者通过该工作人员了解到,农行在该镇20多个村已安装六七十台转账电话,每个村都至少有两台,有的还装有三四台,村民取现、付款或转账都能便利实施。
人行宜昌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俗来说,加强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就是依靠支付科技创新,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实现城里乡下金融一体化。
传统观念牢固,银行卡推广还需耐心
很多村民对银行卡、POS机和转账电话还不很了解,虽然各家银行和各级政府都积极宣传,但使用现金的传统让大众难以“快速成长”。不过网友们认为,前景一定会很乐观,毕竟思想跟进快,只要基础环境够好。
看到存折上白纸黑字心里更踏实,刷卡难以控制消费金额,排队办业务还能与熟人拉家常……记者实地采访一些乡镇银行网点营业厅,不少百姓依然坚持持卡排队。
记者采访得知,不少转账电话自安装以来很少使用,“今年夏天安装以来基本没用过,放在外面沾灰,我给收进柜子里了。”记者连线一处固话支付终端,该商铺老板直言,“问的人多,用的人少,大家对它的功能还不很懂。”
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花大量人力财力构筑全方位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就是在为老百姓建立支付的“高速公路”,方便他们的金融生活。
既然是“高速公路”,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就会乐于接受,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就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引导。网上有专家如此评价,很多银行把目光从城里的高端客户逐步下移到县市农村,发展中低端客户群体,阵地扩大到了乡村,不久的将来,农民坐在家里也可以炒股、购买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