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府奖500万宜昌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2-11-17 7440
    继宜昌率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受到省委省政府200万元奖励后,昨日,宜昌市再获省委省政府500万元重奖。这次获奖的理由是:宜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实现湖北省零的突破。据了解,省委省政府作出如此高额的奖励在全省还是首次。
    在昨日召开的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尹汉宁宣布,为表彰宜昌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宜昌市予以通报表彰,并奖励人民币500万元。
    省委省政府的表彰通知说,2011年12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宜昌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对于整体提升湖北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文明湖北、和谐湖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希望宜昌市珍惜荣誉,再接再励,切实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保持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文明湖北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省政协主席、省文明委主任杨松在昨日的表彰大会上说,宜昌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标志着我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提升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提升湖北形象、扩大宜昌影响也有着重要意义。
    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发表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主任李乐成对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创建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市领导王兴於、李亚隆、张建一、宋文豹、廖达凤、马学军、邓恢林、蔡运华、吴静、熊伟等出席了大会。
    同时,昨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西陵区等141个单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周宜琴等304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郭有明:文明创建没有终点要向县市农村延伸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昨日在谈到宜昌如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时,一连强调了三个“继续”。
    据了解,中央文明委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要重新评选,重新命名,末位淘汰,每年都要接受复查。”能否保持荣誉,也是对宜昌创建工作和能力的全面考验。
    郭有明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难,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要求更高,我们每年都要接受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时刻都在面对社会的检验、人民群众的检验,推进宜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迈进任重而道远。
    “继续作为一把手工程,继续推进全民创建,继续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加大工作力度。”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把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不断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郭有明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构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共建共享幸福宜昌。要在文明创建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实现由中心城区向县市延伸、从城市向农村拓展,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共创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李乐成部署下一步文明创建工作
    “全市上下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悉心呵护这份荣誉,不断提升创建成果,使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光芒更加夺目。”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主任李乐成在部署下一步文明创建工作时,明确提出这一要求。
    针对宜昌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期这一判断,李乐成指出,新的创建工作一定要与城市发展相辅而行,切实做到城市建设到哪里,文明创建就开展到哪里,不断延伸和拓展文明创建领域。要积极推动文明创建从中心城区向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庄延伸,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不断扩大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
    “要使宜昌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软实力的现代化城市。”他说,彰显城市文化、塑造城市个性、强化创建特色,是今后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特征。
    李乐成表示,在下一步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把文明创建的着力点放在为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上,放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认真解决好影响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大家的实惠。
    宜昌总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让人民更幸福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悉心呵护这份荣誉!”21日上午,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宜昌召开,宜昌市市长李乐成号召全市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宜昌的经验总结,有哪些启示?
    关键点一:城市建设到哪里,文明创建就开展到哪里。
    做法:宜昌将推动文明创建从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乡镇、村庄延伸,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不断扩大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顺应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
    关键点二:培育城市文化,走文化滋养城市、文化助推发展的创建之路。
    做法:充分挖掘宜昌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提炼宜昌市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人文价值,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机遇,发展宜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关键点三:人。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
    做法:设计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引导人们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规范市民行为,强化群众文明意识。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社会模范带头践行文明。
    关键点四:制度建设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是推动文明创建规范化、常态化的关键所在。
    做法:实行“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阵。社区包片、职能部门包项、领导干部包点、专班专人包岗。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一票否决”,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关键点五:创建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块牌子,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做法: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第一标准,要把着力点放在为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创建工作符合地方实际,走进群众内心,融入市民生活,让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大家的实惠。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