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宜昌走向绿色繁荣

   2012-11-17 6740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牢牢把握开放引领、沿江突破、创新驱动、绿色繁荣战略要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社会建设新跨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几年,宜昌先后摘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桂冠,在我省率先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去年岁末,宜昌市又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未来几年,宜昌将迈向GDP5000亿元的新台阶,是走传统的工业化老路,还是走以绿色繁荣、低碳经济为主流的创新发展之路?

  投入巨资

  打造绿色家园

  目前,宜昌森林覆盖率已达58%,城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提高到350天,近年来,宜昌环境变化有目共睹。过去的几年,为打造绿色家园,幸福宜昌,宜昌市不惜花巨资,连续奋战,接连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

  统计资料表明,宜昌近年来累计投资70多亿元,堵住沿江28个排污口,在城区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填埋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2%。宜昌所有的的士,大部分公交车做到煤气化。根据市政府未来五年的城市交通规划,宜昌将花数亿元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实现零污染。

  为了更好监测宜昌市空气质量,宜昌市几乎跟北京、上海同步,花巨资购进两台PM2.5监测设备,并于去年11月份安装到位。

  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吕林介绍,未来5年,宜昌市将投资78亿元,将宜昌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65%,天然林保护面积增加1167万亩,让城市处处生机盎然。

  对问题项目亮“红灯”

  不走牺牲环境弯路

  “宜昌坚持‘不用黄金换砖头’,不走发达地区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不走粗放低质的套路和牺牲环境的弯路,而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绿色繁荣’为基石,实施低碳战略,向污染宣战,以非凡的气度追求‘绿色GDP’。”市人大代表、萧氏集团董事长肖勇在人大会议上提议。

  市政协委员、三峡大学工程和环境学院副教授袁宏川介绍,宜昌市在招商引资时敢于对问题项目亮“红灯”,80多个工业项目被拒之城外,涉及投资逾百亿元;取缔28家小纸厂,关闭38家小煤矿、12家小水泥厂,“影响”产值十几亿;99家有污染的企业退城入园,存量产业同步转型升级。

  袁宏川说,卡住新入门的污染还不够,还得升级存量产业。三峡全通自落户以来,投资由70亿元扩大到200亿元。对这个大项目,在环保方面,政府明确要求其按工业旅游项目设计。一时把关换得永久安全,获得老百姓赞誉。如今,三峡全通已成为国内醉大、世界领先的涂镀板研发生产基地。

  转型升级

  化工产业防污破局

  在宜昌四大支柱产业中,化工产业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化工业在为宜昌市GDP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传统的重化工业如何改造?宜昌化工给宜昌带来福祉时如何化解环境污染?安琪集团和兴发集团给出了很好的注脚。

  市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透露:宜昌精细化工园内5家企业之间实现了上下循环,烧碱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生产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变成草甘膦的原材料……“四废”经循环利用,每年可增收近亿元。

  安琪集团在产品升级,治理污染方面总有大手笔。“以前,从安琪公司门前经过,总有一股味道,现在经过治理,情况好转了。”袁宏川讲述了他的体验。

  新园区新气象

  循环经济成大势

  2011年,宜昌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去年岁末,捷报频传,先是宜昌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后有宜化、兴发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宜昌高新区管委副主任朱家法介绍,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家,企业内部“体内循环”环环相扣,企业之间“体外循环”首尾相连,循环经济已获大发展。

  去年7月,总投资达138亿元的拓扑纳米节能环保新材料等9个项目正式签约,建成后年产值将逾600亿元。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到2016年,宜昌市高新区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等园区产值过1000亿元,宜都夷陵当阳枝江开发区产值过1000亿元,其它开发区过1000亿元,总产值将超3000亿元。

  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绿色产值”

  “绿色繁荣,打造低碳经济绝对离不开农业,更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市人大代表、一致魔芋董事长吴平说。

  市政协委员、宜昌市农业局副局长陈道军告诉记者,宜昌有6大农业支柱产业,分别是柑橘产业、茶叶产业、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水产养殖和食用油。“十一五”末,6大产业“绿色产值”突破750亿元。未来5年,将确保“绿色产值”过千亿元,培育出6个过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

  “2012年,宜昌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已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未来5年,宜昌市林业投资将超过100亿元,产值超150亿元,重点提升森林覆盖面积,力争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使森林复合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使林下套种的中药材、蔬菜、食用菌和油茶产值达到10亿元。”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吕林称。

  培养低碳生活习惯

  构建生态型城市

  “绿色低碳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我们要通过环境熏陶、文化渗透、实践体验的模式,培养人们日常生活的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引导市民参加绿色实践,分享绿色生活的乐趣。”市政协委员、宜昌美容专业协会会长牟方国说。

  “如今,宜昌到处荡漾着绿色生活的浪花:节能灯、电动车、太阳能等大步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绿色农产品的后发优势分外诱人,环保新风吹拂着乡村与田野。宜昌成为鄂西生态旅游核心城市,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提速,生态文化魅力更让四海宾朋流连忘返。‘十二五’末,宜昌市旅游经济总量会突破千亿元,真正成为绿色经济的支柱。” 这是市政协委员、宜昌市女作家协会主席王玲儿对宜昌的感受。

  伍家岗区区长吴刚说,今后伍家岗将瞄准“山水之都、高铁新城”定位,推动“水泥森林”迈向“绿色森林”,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型城市新区。伴随城东生态新区、发展大道生态新区、江南生态新区、平湖旅游新区等建设的稳步推进,宜昌人对绿色生活的追求矢志不渝。

 
免责声明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