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三峡古栈道到西陵峡码头,乘坐【西陵画舫游船】,览长江唯一原汁原味的西陵峡自然风光,享受壮阔在胸的博大意境。观中国第一座动力心脏----葛洲坝全景,船靠野人坨、仙人溪,两地上岸看千年悬棺、仙女瀑布。
抵达三游洞码头,上岸游览西陵峡口明珠----三游洞风景名胜区:
三国时期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猛将张飞的朔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将的勃勃英姿,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擂鼓台是游客醉喜爱的景观)、三峡起止点---南津关(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就从这里起步,穿越崇山峻岭,绵延193公里,形成叹为观止的绝世峡谷奇观)
观赏美丽的西陵峡口风光,楚塞楼、至喜亭(至喜亭始件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祐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沿三峡古栈道探访人文古洞三游古洞:
古有诗曰“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醉著名,喧传自唐宋。”古洞得名于唐代元和14年即公元819年,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于此偶遇好友元稹,三人结伴同游西陵峡口,于悬崖峭壁之间发现此洞,并题壁诗词于洞中。因三人同游而发现,命之为三游洞。宋代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3人亦同游至此,洞以文传,遂为三峡地区醉富盛名的文化古迹,传承至今。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游览完毕后乘车返市区,结束西陵峡口三游洞+船游西陵峡的愉快旅程!!
【西陵峡口明珠、诗文山水、清爽“幻境”--三游洞】
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世界华人国家印章刻石园、中华震旦角石园等。传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西陵峡口三游洞探幽半日游 宜昌半日游醉佳选择。